-
山东淄博:深化林长制改革 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工作,以林长制建设为统领,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管理。市级总林长牵头,推进全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强化生态赋能,更加科学地界定自然保护地范围,优化功能分区,加快建立淄博市自然保护地体系,按照国家、省有关工作部署,淄博市成立工作专班,先后开展2轮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编制完
2023-07-29 -
浙江温岭:推窗见绿 出门入园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充分利用城市的闲置地、边角地,结合山水自然资源,以城市园林绿化和绿道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出门入园”。截至目前,温岭建成区绿地率达39.02%,绿化覆盖率43.5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5平方米。一是拆围透绿,变“废地”为“宝地”。2022年3月,温岭市成立“拆围透绿”工作专班,全
2023-07-29 -
北京大兴多措并举助力生态林功能再升级
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多措并举助力生态林功能再升级。一是示范引领,带动提升。建立4个市级生态林养护管理综合示范区,通过疏密移伐、补植林下耐阴灌木及地被等措施,打造生态涵养型近自然生态林建设典范。二是优化功能,完善体系。培育生态涵养型林地约19万余亩、生态廊道型林地约5.2万余亩、景观游憩型林地约1万余亩、综合利用型林地约3.8万余亩,构建功能完善的生态体系。三是兴绿富民,带动效益。积极探索多种森林复
2023-07-29 -
2023国际绿碳科学大会青岛启幕 国际学术期刊《绿碳》正式发布
2023国际绿碳科学大会在山东青岛启幕。蔡亚群 摄 7月27日,2023国际绿碳科学大会27日在山东青岛启幕。大会聚焦碳资源、绿色低碳转化技术以及科研范式变革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吸引了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与会。国际学术期刊《绿碳》(Green Carbon)在会上正式发布。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以“创新绿色低碳科技,赋能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设“化石能源
2023-07-29 -
我国首次举办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
26日,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在广东深圳开幕。本次论坛是落实去年11月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成果的一次重要行动,也是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凝聚全球共识,共同推进红树林保护事业,向世界展示我们的行动意愿。 本次论坛共有30个国家、《湿地公约》秘书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的160名代表参加。论坛期间,举办了部级圆桌会议、全体会议、
2023-07-29 -
加速绿色低碳科技攻关
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是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关键,也是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并且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技术突破和足以载入史册的治理成果。近年来,我国还鼓励开展独立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尤其是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基础环节实现重
2023-07-29 -
让森林“碳库”储量持续增加
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以森林、草原等为主体的生物固碳措施,能够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
2023-07-28 -
河南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建绿色廊道 展幸福画卷
沿黄生态廊道洛阳市新安县段。张雨田摄(人民视觉)黄河生态廊道开封段步道。石 斐摄(人民视觉)核心阅读西起三门峡、东至开封,一条蜿蜒的绿色廊道,成为当地百姓的生态廊道、致富廊道、幸福廊道。近年来,河南通过在黄河沿岸打造生态廊道,推动生态修复、打造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在守护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同时,也让黄河之水滋润沿岸百姓生活。夏日傍晚,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黄河大堤南侧的大河路街道前刘村,宽敞平整的景
2023-07-24 -
西藏昌都:“林长+”厚植林草发展绿色家底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探索推出“林长+”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厚植林草高质量发展绿色家底,以林草“含绿量”提升藏东高原发展“含金量”。“林长+政治引领”形成林草工作新局面全市各级林长坚持政治引领,将党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党员优势转化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建立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构建责任在县(区)、运行在乡(镇)、管理在村(
2023-07-24 -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一湖碧水折射治理思路之变。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曾经芦苇泛滥、黄藻密布,最初“就水治水”,迟迟不见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理念,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放在一起统筹考虑,格局和效果明显改观。如今,未到岸边,已闻鸟语,行至湖畔,更见鱼游。“塞外明珠”重放异彩,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生动缩影,有力见证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