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业名词解析(第七期)

1、森林经营: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培育以提高森林的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总称。主要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主伐更新、护林防火及副产利用等。广义的森林经营还包括林木病虫害防治、林场管理、产品调拨、狩猎等。

2、封山育林:是在封禁措施保护下,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使原来森林植被正遭破坏的迹地恢复起来,有时也采取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是我国广大林区根据资金、劳力等条件不足,森林本身可以自然繁衍更生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营林方法。

3、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和保护珍贵稀有或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保存有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自然保护区类型有森林类型、野生动物类型、海洋类型、湿地类型等。

4、人工造林: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5、四旁绿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6、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7、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8、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

9、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10、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11、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12、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13、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

14、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