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推进林地确权激活发展动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丹江口市林业局正持续推进林权不动产确权登记换发试点工作,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产权基石。截至9月,该市已完成34.3万亩林地确权登记,惠及农户1600余户,为全省林业“三资”改革提供了鲜活实践样本。

科技赋能林地精准确权。在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大岭坡村的林地间,技术人员正操作RTK定位设备进行权籍勘测定界,实时数据通过终端上传至确权登记系统。“我们根据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原则,组建6个外业小组逐村推进,确保每宗林地四至清晰、权属明确。”丹江口市林调院负责人介绍,这种精准测绘技术使确权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

此次确权登记覆盖全市204个行政村,涉及林地面积280万亩。通过实地勘测定界、权属调查、宗地图制作等全流程规范操作,不仅化解了历史遗留的林权纠纷,更为森林资源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治理目标。

政策衔接深化林权改革。丹江口市严格根据国家关于林权不动产登记有关法律法规和《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湖北省林业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与林业管理衔接的通知》(鄂自然资办文〔2020〕9号)要求,坚持“原依法核发的林权证书继续有效、不变不换”的原则,在尊重历史和林农诉求前提下,结合前期林权不动产证登记换发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全市林权不动产证登记换发工作,依法依规推进林权不动产证办理维护广大林农合法权益。确权后的林地可通过转包、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为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拓展了空间。

生态保护与林地经营同步。“拿到新的不动产权证,我这50亩杉木林既能抵押贷款扩大经营,又能参与碳汇交易,绿水青山真成了摇钱树。”盐池河镇大岭坡村村民的心声道出了确权带来的实惠。丹江口市林业局将林权不动产确权工作与水源地保护深度融合,通过明确产权强化生态管护责任,目前整个环丹江口库区已建成213万亩生态公益林,形成了“护水造林、以林养水”的良性循环。

未来,丹江口市林业局将持续开展林权不动产确权登记换发工作,为水源区构建起“产权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的林业治理体系,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在产权明晰中充分彰显,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高新 庞志宏 李镇海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