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D * Shape * Join_Count TARGET_FID 原标识码 标识码 原要素代码 要素代码 国土地类 原权属性质 权属性质 原图斑预编号 图斑预编号 原图斑编号 图斑编号 原地类编码 地类编码 原地类名称 地类名称 原权属单位代码 权属单位代码 原权属单位名称 权属单位名称 原坐落单位代码 坐落单位代码 原坐落单位名称 坐落单位名称 原图斑面积 图斑面积 原扣除地类编
9月21日
由水电九局参建的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首批风电项目
——尼木100MW风电项目
顺利完成首台机组吊装
标志着项目全面转入风机吊装攻坚阶段
为项目按期建成投用奠定坚实基础
助力西藏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

▲项目首台机组顺利完成吊装
项目地处拉萨市尼木县东部山脊,风机主要分布于近似南北走向的山脊及台地,海拔在4850—5250米之间。项目安装18台风机,建设规模10万千瓦,配20兆瓦/80兆瓦时储能,单台风机规模5.56兆瓦,是拉萨市首批风电项目。水电九局负责项目厂区内升压站内改扩建、储能设备、风机及塔筒以及集电线路安装工程等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一角
科学组织保障吊装工作高效实施。该风机机组总高度达118米,相当于39层楼高,风轮直径197.256米,叶片长度97.3米,与标准足球场的长度相当。为确保吊装工作顺利实施,水电九局运用无人机与GIS系统高精度测绘项目现场地形,结合数据优化吊装施工方案,高效利用施工空间;组建安全监督小组,开展吊装专项培训与应急演练,搭建气象监测站点,预警极端天气,筑牢安全防线;先后克服道路崎岖、天气变化无常等困难,通过建立物资保供机制,运输车辆加装GPS追踪器实时监控风机核心部件运输状态,确保设备完好送达。塔筒吊装时,安排专业人员实时校正,采取措施规避高原侧风干扰;叶片吊装时,面对狂风、暴雪等恶劣环境挑战,创新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工干预,使吊装效率提升30%,保障吊装工作高效安全推进。

▲机舱吊装检查

▲首台机组吊装现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电九局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雪域高原生态守护。通过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实施方案,将生态保护要求贯穿项目设计、施工全过程,为西藏构建风光储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筑牢生态根基;针对施工道路沿线区域,采用喷播草籽生态修复技术,通过科学筛选适配高原气候的草种,结合专业喷播工艺对道路两侧边坡及周边裸露地表进行植被恢复作业,确保工程完工后道路沿线植被实现可持续性恢复,筑牢项目生态保护屏障;创新实施世界最高海拔沙棘林试验区建设,以沙棘林为天然屏障,为场区设备构筑绿色防护带,用实际行动守护高原生态,实现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尼木霍德第一树

▲世界最高海拔沙棘林试验区
党建引领保障项目高质量履约。水电九局精心打造“云端先锋”项目党建品牌,将“高思想站位、高境界意识、高标准要求、高速度行动”核心理念贯穿尼木风电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牵头组建吊装专班,强化项目“指挥中枢”,细化分解吊装任务,全面排查梳理风险点,确保各项举措高效落地;党员带头靠前作战,加强现场指挥与协作,提前组织专项演练,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深入开展攻坚克难,为项目高质量履约筑牢坚实保障。

▲党支部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演练
项目首台机组成功吊装,为后续17台风机安装提供了可推广的“高原样板”。项目全容量投运后,预计年均可输送清洁电量约2.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3.65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94万吨,生态效益相当于种植树木860万棵,将有效优化西藏能源结构、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信息来源:水电九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