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绿色之路”

 8月28日,历经两年多的紧张建设,和襄高速公路六安段二标段霍山县36.534公里路段具备通车条件,这条穿梭于大别山腹地的交通动脉,即将为老区人民提供出行新通道,更以“生态敬畏心守护绿水青山,重新定义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为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提速攻坚”

  理念先行两山”理念深植老区沃壤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美誉。然而,其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悉心呵护。自项目启动之初,项目团队便将环境保护置于核心位置,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彻落实中国能建“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项目团队深知,只有以绿色施工建设绿色项目,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才能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为老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精雕细琢:创新举措守护绿水青山

  进度是大事,细节也是大事。既要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更要将道路有机融入大别山的绿水青山之项目团队联合当地环保、林业等部门,邀请专家及村民,对沿线区域开展12次系统全面的生态普查,精准识别出30余处生态敏感点,并据此动态优化施工方案,致力于建设一条高质量的高速公路,更力求打造一条与绿水青山和谐相融的“绿色之路”。

  为施工对生态的影响降至最低,项目团队引入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在沿线设32处高填深挖路基监测点、29处视频监控点及5处扬尘监控,实现对扬尘、噪声等指标的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数据超标,系统自动报警,施工人员立即调整作业方式。

  匠心独运:绿色施工润泽生态家园

  霍山路段括特大桥1座,大中桥梁32座,匝道桥12座,天桥2座,墩柱1268根、桩基1686根,预制梁板总计2744片。面对大规模的桥梁施工,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全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节约并重的原则,严格按照安徽省临时用地审批要求,坚持“用多少、报多少、批多少、恢复多少”的原则,钢筋加工厂、沥青拌合站、水稳拌合站、梁场等优先设置在服务区场坪及主线上,尽可能避开生态红线基本农田。

  在桩基施工中,采用泥浆循环系统,并对废弃泥浆进行合规脱水处理,有效防控水土污染。通过设置围堰、场地硬化、遮盖洒水等措施,切实保护水体水质、抑制施工现场扬尘;在架梁作业中,优先选择预制拼装工艺,减少现场作业带来的污染,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有效降低噪音与能耗。此外,对所有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和规范处置,全面完善施工迹地生态恢复,努力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温情守护:点绿成金激活老区经济

  践行“两山”理念,不仅要守护好绿水青山,更要让绿水青山成为带动老区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注重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春茶采摘时节,沿线村镇的施工便道比往日安静了许多,曾经昼夜不息的水泥罐车来往频次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洒水车在施工区域频繁穿梭。

  霍山不仅以“十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闻名,更因名茶“霍山黄芽”而声名远扬。春茶娇贵,最忌尘埃,为此,项目团队科学安排工期,合理调配工程任务,严格管控施工节奏,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竭尽全力守护茶叶的纯净品质。

  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六安联系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中原腹地的战略骨干通道,显著缩短通行时间。这条通道将为霍山的优质农产品旅游资源提供快捷的对外联络路径,也将为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敞开新的大门。

  从项目勘测设计阶段起,环保就不仅一张图纸上的技术指标,一条贯穿始终的价值主线。扬尘、废水、噪声,每一处细节都关乎自然的呼吸,这不仅是冰冷冷的条款与指标,更是一份人与土地的深情约定。“路修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这不仅是一句响亮的标语,更成为项目团队内心深处的自觉行动目前,霍山路段已具备通车条件,项目团队用实际行动切实履行“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的环保承诺,在绿水青山间,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