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恩施“八面镜”工作法推进深化林改
湖北省恩施市锚定“富民强市”发展目标,以深化集体林改为关键抓手,聚焦林地流转难、融资难等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探索并深入运用“八面镜”工作法,深入释放林业潜能,精心勾勒生态美、百姓富的林业新画卷。——“平面镜”照实情,明晰资源家底。恩施市全面开展集体林地资源“回头看”,利用高清遥感影像、实地勘测、档案比对等手段,彻底摸清全市425万亩林地的权属、面积、四至界限、资源状况及历史流转合同等基础信息,建立林
2025-08-15 -
安徽安庆五大行动提升森林防火效能
今年以来,安徽省安庆市扎实开展强基、赋能、查漏、联防、宣传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森林防火综合效能。一是强基行动夯实工作基础。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274亿元,新建森林防火蓄水池(水桶)227个、应急道路102.4公里,建成扑火队伍营房3座、训练场地3处。新增监测云台129套、无人机自动巡护系统22台(套),林区监控覆盖率提升至80%。市、县两级投入1200万元,采购扑火机具2000余台,实现市、县
2025-08-15 -
山东平邑创新“林长+”推进科学绿化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不断探索创新“林长+”运行机制,明晰“谁来造”“谁来管”的问题,打破冠名制,压实责任制,切实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造管量与质。以“林长+可造林”为驱动,统筹布局绿化任务。统筹荒山荒地、村居“四旁”、河岸湿地、道路沿线、城市规划绿地等五类可造林区域,分类分片纳入林长管理,明确县、镇、村三级林长及成员单位任务及职责,落实可造林地林长260余人。坚持应造尽造,围
2025-08-15 -
七坡林场发现广西新记录种花状肉齿耳
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七坡分场林区巡护人员日前在对林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时,首次发现一种瓦状生长的黄白色真菌。工作人员采集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及送样至吉林农业大学进行生物分子测序,经过ITS生物分子测序和担孢子等特征的观察,确认该真菌为 Climacodon dubitativus (Lloyd) Ryvarden,中文名为“花状肉齿耳”。花状肉齿耳是原毛平革菌科真菌,子实体呈花朵状,覆瓦状叠生,囊状体棒
2025-08-15 -
浙江农林大科技赋能重庆忠县竹产业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桂仁意等专家再次来到重庆市忠县开展科技服务。经过10多年的科技帮扶,当地笋用竹林已经发展到近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1.2个百分点,年涵养水量增加5000万立方米,竹产业链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年均增收超3000元,真正实现“一片竹林富一方百姓”。忠县山地多、亩产低。为帮助当地农户增收致富,2013年,应忠县人民政府邀请,浙江农林大学的20多位专家组成“智囊团”,开启了科技赋
2025-08-15 -
四川遂宁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强基提效
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林下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已建成林下经济产业基地11.8万亩,带动3.8万农民稳定就业,培育专业合作社58家、家庭农场26家。遂宁市立足210万亩林地资源,高标准编制全省首个市级层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重要载体,在精准提升柏木林质量的同时,通过科学疏伐改造,有效释放林下空间。在资金、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方面协同发力,2025年已到位中央及省
2025-08-15 -
河南淅川“林长+林业科技”慧农更惠农
“多亏县林业局专家精心指导,今年枣油桃丰收,进入丰产期的每亩收入5000多元,产品供不应求,还带动周边80多户群众致富。”河南省淅川县金河镇袁家村枣油桃基地负责人吴定顺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淅川县通过“林长+林业科技”模式,以科技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行“林长+科技特派员”模式。淅川县聘请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省市科
2025-08-15 -
新疆:沙漠边“长出”湿地公园
8月10日,鸬鹚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树枝上栖息。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出”了玛纳斯、拉里昆等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天山北坡与南疆重要生态屏障,它们位于候鸟迁徙通道,对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及绿洲稳定至关重要。近年来,新疆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修建沙漠缓冲带等系列修复措施,湿地保护成效显著。新华社记者 周佳谊 摄这是8月10日拍摄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8
2025-08-15 -
辽宁盘锦成功繁育89只丹顶鹤
记者近日从辽宁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获悉:2025年盘锦市丹顶鹤繁育工作结束,本年度繁育丹顶鹤存活个体达89只。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自今年3月丹顶鹤繁殖季开始以来,盘锦市鹤类繁育保护站依托成熟技术体系,选取108枚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最终74只雏鸟成功破壳,70只健康存活。同时,36枚鹤卵由亲鸟自然孵化。工作人员采取远程监控、减少人为干扰等措施,成功观测到27只雏鸟破壳,19只成活。(记
2025-08-15 -
辽河入海口:湿地修复焕发生态活力
八月的辽河口湿地,芦苇荡随风摇曳,碱蓬草铺就的“红毯”与纵横交错的水系相互映衬。天空中,黑嘴鸥掠过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几只丹顶鹤舒展着翅膀悠然盘旋。曾经水系淤堵、植被退化的辽河口湿地,如今通过生态修复焕发出新活力。辽宁省盘锦市地处辽河三角洲核心,是丹顶鹤、黑嘴鸥等497种野生动物的家园,也是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基地和斑海豹在我国唯一的产仔地。这里湿地资源得天独厚,既是辽河入海的“最后一道屏障”,也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