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地保护标委会开展联合归口国家标准审查
6月27日,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联合归口的国家标准《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技术规范》联合审查会,深入推进“一部两局”标准化工作融合发展,强化标准支撑“两统一”核心职责履行和“一张图”建设。会议邀请来自国家林草局规划院、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土地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组成审查专家组。与会专家
2025-08-18 -
规划院推进沙尘暴沙尘物质溯源研究工作
7月3日,国家林草局规划院组织召开沙尘暴沙尘物质溯源研究工作专题推进会,国家林草局荒漠司、西北院、西安理工大学及国家气象中心等单位参加会议。2025年是“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国家林草局将沙尘暴沙尘物质溯源研究列为“三北”工程攻坚战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该研究项目首次建立了我国北方沙区及沙尘天气尘源的本底数据库,系统梳理沙尘暴主要发生区域及演变特征,明确境内各主要沙漠、沙地与降尘
2025-08-18 -
全国天然林(公益林)质量功能效益评估工作启动
6月27日,全国天然林(公益林)质量功能效益评估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科学评估全国天然林(公益林)质量功能效益,将为准确判定天然林、合理划定公益林,科学推进分区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天然林与公益林管理并轨等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全国天然林(公益林)质量功能效益评估由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组织实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牵头,中国林科院、国家林草局规划院、中科院沈阳
2025-08-18 -
大兴安岭甘河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之优护候鸟归途
盛夏时节,位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加格达奇林业局的甘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机勃发,这片城市边缘的自然绿洲成为候鸟迁徙繁衍的乐园。白眉鸭红尾伯劳今年,监测人员惊喜地发现,湿地新增了蚁䴕和红胁绣眼鸟两个鸟种。这些新来的“客人”与其他鸟类一同在湿地中觅食、嬉戏,构成了一幅灵动的自然图景,为湿地生物多样性注入新活力。北红尾鸲红胁绣眼鸟受今年气温较往年偏低的影响,湿地鸟类的迁徙时间较往年延长了一周多。这一现象不仅
2025-08-18 -
镜头里的爱鸟故事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保护鸟类,必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同时还要增强保护意识,不断壮大爱鸟、护鸟者的队伍,形成严密的鸟类守护网。最近,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有代表性的摄影爱好者,听他们讲述用镜头拍鸟、护鸟的生动故事,也希望大家一起携手,共同守护可爱的“天空精灵”。——编 者首先要爱鸟懂鸟 浙江省金华市退休教师&nb
2025-08-18 -
织密“天空精灵”保护网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鸟类具有捕食调节、播种授粉、营养循环、环境指示等多种生态功能,比如鹰隼等猛禽可以控制野兔、旱獭等啮齿类动物种群数量,保护草原植被;雁鸭取食水草藻类、莺雀捕食森林害虫,可以维持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等。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我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干扰、
2025-08-18 -
“两山”理念 绿色答卷 | “林区三问”,中国林都这样作答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这是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时提出的三问。9年过去了,伊春是如何回答这“林区三问”的?日前,《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伊春林区、企业、街头,探访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林区生态保护、林场职工生活的新变化。这9年,伊春举“生态旗”、走“绿色路”、念“山水经”、打“康养牌”,奋力打造“绿
2025-08-18 -
央企种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
清晨,龙泉山薄雾笼罩。56岁村民陈仕蓉骑着电动车穿过土门村,来到苗圃大棚。她熟练地打开喷淋系统,刚出土的无患子幼苗挂满水珠,身后是一排排整齐的棚架杆。这里是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和中铁二十三局共建的千亩苗圃基地,也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的一部分。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央企的责任和担当。近年来,中国铁建作为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方,在龙泉山周边5个县(
2025-08-18 -
深化与周边国家林产品贸易具有关键意义
当前,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正在深刻重塑,我国林产品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化与周边国家林产品贸易具有关键意义深化与周边国家林产品贸易具有关键意义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周边国家占我国林产品出口额的29.87%和进口额的37.76%,在原材料供应、加工协作及产品输出等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保
2025-08-18 -
鄱阳湖的候鸟救助:迁徙路上的温暖守望
晨曦穿透薄雾,为鄱阳湖镀上一层金边。一群白鹤正以优雅的弧线掠过水面,翅尖激起的涟漪中,倒映着守护它们的人间温情。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亚洲最大候鸟越冬地,这片湿地每年迎来70多万只越冬候鸟。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场跨越地域、凝聚科技与人文的候鸟守护行动,正年复一年书写着生态中国的温暖篇章。三方联勤:构筑生命救援的立体网络2024年11月的一个清晨,鄱阳湖畔的吴城保护站迎来一位特殊的“归客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