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审议通过
7月15日,华南国家植物园五方协调机制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的重大意义。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撑经济社会可
2025-08-19
-
唐芳林会见乌兹别克斯坦客人
7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在京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理办公厅对华合作司司长依赫提亚尔·尼亚孜穆拉多夫,就加强两国林草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共识。唐芳林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林草生态保护情况,回顾了中乌林草合作成果。唐芳林谈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三北”工程攻坚战,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提升
2025-08-19
-
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7月9日,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并投入运行,这标志着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特别是普氏原羚保护研究工作进入新的里程。该中心是全国唯一的普氏原羚救护繁育科研机构。青海湖流域是普氏原羚全球唯一的分布区,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同时挂普氏原羚保护研究中心牌子,主要承担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对外交流、科普宣教、研究平台建设,以及
2025-08-19
-
城市现代化如何善待“湿地精灵”
城市现代化如何善待“湿地精灵”——湖北武汉鸟类保护的“两山”实践在武汉府河湿地的晨光中,青头潜鸭等“湿地精灵”悠然浮游于粼粼水波之上,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它们时而潜水觅食,时而结群游弋,在丰茂的水草间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见证着这片湿地的生生不息。作为湿地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青头潜鸭全球数量曾一度锐减至千余只,其生存危机折射出湿地退化的严峻现实。在因水而兴的武汉,一场以保护这一极危物种为核心的
2025-08-19
-
GEF大神农架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
在华中屋脊的莽莽林海深处,一场历时7年、跨越重重考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正悄然重塑着神农架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图景。中国湖北省大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扩展与改善项目(以下简称“GEF大神农架项目”),不仅为珍稀物种筑起生命廊道,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之路。2018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管理、全球环境基金赠款支持、中国财政部主导的“GEF大神农架项目
2025-08-19
-
福建武平:“三权分置”落地生根
“三权分置”落地生根——福建省武平县以系统集成改革破题“山要怎么分”梁野山的晨雾尚未散尽,福建省武平县捷文村老农李桂林早早坐在木屋前,用布细细擦拭那本泛白的绿色林权证,证书扉页的编号“0000001”已有些模糊。200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捷文村发端,走向全省、走向全国,以分山到户破题,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但随着时代变迁和改革不断深入,分山到户成果如何巩固、进城农民的山谁来守、分散
2025-08-19
-
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主动使用人工巢穴
近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红外相机捕捉到珍贵画面:一只野生大熊猫在巡护队员精心搭建的模拟巢穴周围活动,最终选择在此休憩。这是首次清晰记录到野生大熊猫主动使用人工巢穴,标志着眉山片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创新举措获得了“国宝”认可。野生大熊猫依赖天然树洞、岩洞作为育幼或休憩场所,但此类自然资源在眉山片区分布有限。为弥补这一不足,眉山管理分局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启动大熊猫野外人工巢穴试点研究项目,旨在为
2025-08-19
-
行醉美边防公路 赏原始森林风光
游客驾驶越野车开始G331“醉美边防公路”全线穿越 关晓明摄近日,G331“醉美边防公路”穿越首发仪式在大兴安岭漠河举行。22台越野车完成全线300余公里穿越,游客反馈“路况条件超出预期,智能监控系统显著提升自驾体验,壮美森林与边境风光极具震撼力”。这条线路由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牵头,联合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及北部原始林区公安分局,共同打造的“两省三地”跨区域文旅协作成果。
2025-08-19
-
塞罕坝林场百万亩林海的“两山”转化新答卷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自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茫茫荒原上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资源总价值231.2亿元,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5.9亿元,成为守卫京津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塞罕坝林海风光 王龙摄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林场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深入
2025-08-19
-
蓝冠噪鹛:头戴蓝冠的“聒噪隐士”
在江西东北部乐安河河畔古朴的村落中,栖息着一种鲜为人知却极为珍稀的鸟类——蓝冠噪鹛。这种头顶蓝色“小皇冠”的精灵,是全球仅存600余只的极危物种,其生存状况牵动着无数鸟类保护者的心。让我们走近这种神秘的鸟类,揭开它鲜为人知的生命故事。头戴蓝冠的林中精灵蓝冠噪鹛是噪眉科Pterorhinus属的一种鸟类,体长约23厘米,体重约55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头顶那一抹亮丽的钴蓝色羽毛,犹如戴着一顶精致的
2025-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