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面临哪些战略路径选择?读刘世锦《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将对经济社会转型起到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引领作用。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编撰的《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围绕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思路、主要路径、重点领域、政策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比较了衰退型减碳、增效型减碳和创新型减碳三种战略的基础上,强调创新型减碳战略的优势,并提出了将该战略付诸实施所需要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创新的进取型政策措施。
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这本书中提到,把双碳压力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确实是一个很有吸引力、感召力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现实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
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就是通过减少生产来减少碳排放。这是所有减碳类型中最简单、最不费气力的。由于生产活动不能停止,这种类型通常并不具有可操作性,甚至会被认为不可思议,但是在某些特定情景下还是会出现,比如前一段时间有的地方为了完成短期节能减碳目标,一度出现拉闸限电、停工停产等现象。
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就是通过提高碳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或者以同样的产出带来较少的碳排放。我们经常讲的节能减排、节约优先等,大体上相当于这种类型的减碳。
第三种是创新型减碳,是指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排放,如用风、光、水、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如果用这类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就可以在实现相同产出的前提下减少或抵消碳排放。
在以上三种减碳类型中,前两类大体上在已有的技术和产业体系中做文章。与衰退型减碳相比,增效型减碳体现了积极导向,特别是在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的情况下,提升能源和碳生产率有较大空间。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在节能减排增效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但增效型减碳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是随着技术和管理进步,碳生产率的提升会出现递减,持续提高的空间会收缩。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些变化主要局限于已有的技术和产业框架内,即便有技术创新,也属于所谓的改进型创新,而不是颠覆型创新。碳生产率可以达到很高水平,但所用资源仍然是高碳的,如燃煤电厂节能减排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用煤发电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另外,书中还讨论了如何用经济学的方法理解节能优先。
节能优先,更广泛一点可以说节约优先,作为社会公德值得倡导。
经济学从本质上说也是关于节约的一门学科,但经济学理解的节约是全局性的,着眼于全社会的资源最优配置。节能在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成本,与原材料、运输、仓储、人工等环节降低成本含义相同,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产出,寻求单位产出成本之比最低。节能是否优先,取决于这种全局性的比较评估,而这种评估通常是经由市场机制实现的。如果一直要把节能摆在第一位,特别是把控制能耗的指标作为间接控制碳排放的指标,那就难以避免资源配置的扭曲和错配,并会给正常经济运行带来负面扰动,这也是政策层面上提出由能耗“双控”尽快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原因所在。
而创新型减碳则是跳出已有的技术和产业圈子,开辟新的赛道,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由于这种变化,创新型减碳具备了前两种减碳类型所没有的特点。
第一,创新型减碳可以实现对传统高碳技术或产业的长期替代。所谓的绿色转型,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换技术,用低碳、零碳或负碳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
第二,创新型减碳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是无法事先设定的。创新的内在动力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人们不可能限定它的扩展边界。不难设想,如果可控核聚变能够成功并商业化,人类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写可再生能源的版图。
第三,这种创新可以大大降低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绿色产品在初期往往价格偏高,存在所谓的“绿色溢价”。随着创新竞争的加剧,价格下降,不少产品的绿色溢价已经为负。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光伏发电。十年前如果说光伏发电与燃煤发电竞争,会被认为不可思议,但过去的十年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0%~90%,已经低于燃煤发电成本,并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潜力。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挑战来自成本冲击,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可以极大地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能力。
第四,创新最初源于减碳动机,一旦形成产品后,往往产生更多的附加效用或福利,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以新能源汽车来说,其2022年第一季度销量已经接近全部汽车销量的20%,超过人们的预期。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不能说不关注碳减排,但大部分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的是使用成本低,电子设备应用得手,舒适程度高,操控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及自动驾驶能力逐步提升。除了电动化之外,更有智能化、共享化等。简单地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大部分优点可能是在减碳之外,这意味着创新为社会提供了超出预期的福利。
第五,创新型减碳触发和加速了能源等高碳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另一种经济形态,整个经济社会正经历向数字经济形态的转型。即使没有双碳压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高碳领域也会进入数字化转型,但过程可能相对缓慢。创新型减碳触发和加速了这些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有可能推动这些领域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领先者。
总之,创新型减碳提供了与另外两种减碳类型很不相同的可能性,有机会启动和引领远超减碳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如果要做个区分的话,衰退型减碳和增效型减碳主要体现的是一种防御型战略,而创新型减碳则是一种进取型战略。应该承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进取型战略已有认识和展望,但想法和做法基本上还停留在防御型战略。挑战在于如何尽快转向进取型战略。(本文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导言节选,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10月出版)
来源:财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