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年植绿,现在空气也能卖钱”

6月,乌蒙深处的海雀村,万亩林海绵延上百个山头。大雾中,青山间,一座座黔北民居若隐若现,村民笑迎外来的客人。

上世纪80年代,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全村森林覆盖率不足5%,粮食广种薄收,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当地有句顺口溜:海拔两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家里无吃穿。

为改善生态环境,30多年前,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带着海雀村民在万亩荒山秃岭上植树造林,探索提出了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生态发展模式。

在文朝荣的带动下,村民们拿起锄头,背上背篓,上山种树。全村人早上出门天不亮,晚上回来月亮上,从1987年到1989年,经过3个冬天的苦战,在上百个山坡种上1.2万亩华山松、马尾松。如今,一棵棵松树成长为万亩林海,海雀村森林覆盖率超过77%

30多年来,海雀村持续开展森林抚育等工程,厚植绿色屏障。我们建起护林队,一代接着一代护,并且制定不乱砍滥伐’‘不准毁坏生态’‘不准破坏环境村规民约,时刻警示大家,牢记过往风沙漫天,不忘今天绿林富美。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说。

文均福介绍,全村森林大多数是成材林木,据专家估算价值上亿元。其中,主要树种华山松已进入盛果期,每隔一年可以采收松果。

遏制了水土流失,就能涵养水源。文均福说,海雀村建成了库容30万立方米的海雀水库和2万余立方米的海雀山塘,有效解决了人畜安全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

生态环境改善,海雀村依托优势发展产业,引进公司种植天麻、魔芋、食用菌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22429日,贵州省第二张林业碳票落地海雀村。林业碳票涉及面积7346.5亩,监测期减排量超过3万吨。同年12月,海雀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贵州大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全省第一笔碳票交易,成交单价为每吨55元,总价为14.41万元。

这笔钱存入海雀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账户,由合作社按照与农户签订的入股协议召开村民大会,决定资金的使用分配。文均福说。经过30年植绿,现在空气也能卖钱。”56岁的村民张恩志感叹,当年老支书跟我们说的,现在全都实现了。

碳汇交易为突破口,我们明晰要件制票、完善流程发票、拓宽渠道用票、协作联动管票,创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碳票机制,用一张林业碳票将一片树林固碳释氧量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凭证,就能从绿色银行里取款,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毕节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推动完善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林业碳汇等机制……贵州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黄娴 陈隽逸)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