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探索林草改革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林草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探索林草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突破为治而“治”。从解决以往为了治沙而治沙,政府管、企业干、群众看等问题入手,探索健全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歼灭战推进机制,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治沙模式。以翁牛特旗作为试点地区,将2023年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中的6.2万亩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作为“以工代赈”项目,并将农村牧区“三变”改革与“以工代赈”相结合,带动了当地2600余名农牧民群众参与治沙,农牧民人均增收9000元。让农牧民能够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也优化了施工程序,提高工程实施效率,实现了从为了治沙而治沙,到既治沙、又致富“治致双赢”的工作目标。
二是突破为牧而“牧”。从解决过分依赖天然草原养畜,导致草原过牧问题入手,在阿鲁科尔沁旗推动国家草畜平衡示范县试点工作,以让牛羊“吃得饱”到“吃得好”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利用牧区现代化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种草业,培育以草都为代表的草业企业27家。依托“三北”工程六期等重点项目,计划修复治理退化草场25万亩以上,不断提升天然草原产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96处饲草料储存库3万平方米,购置500余台9立方米饲草料搅拌机等相关配套设备,计划新建牧草加工厂1处,实现年加工配方牧草100万公斤以上,从而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牧草营养配额,解决饲草料储备,减轻以往过度放牧引起的天然草原承载压力,让全旗270万头只牛羊(羊单位)吃上营养合理、供应稳定的“放心粮”,把草畜平衡政策写到科学养畜的具体实践中。
三是突破为绿而“绿”。从有效解决以往守着绿水青山,不能规模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问题入手,深入挖掘林草碳汇、湿地碳汇潜力,完善碳汇项目开发、储备支持政策,推进碳汇交易实践。一方面,依据国家林草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共同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碳汇工作要点》,开展了碳汇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另一方面,依托自治区林业科技支撑《森林草原湿地碳中和评估研究与示范》项目,对区域内典型森林草原碳汇开展科学测量、估算和建模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赤峰市碳汇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赤峰市碳汇监测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将为制定碳汇发展政策、推进碳汇价值实现提供依据,从而为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规模转化提供了全新路径。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