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深处的“夫妻哨”

八月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眼望不尽葱茏的绿色。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挺拔的兴安落叶松一排排从车窗闪过,不远处的白桦林在阳光下发亮。自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区迎来新的生态建设发展时期,管护成为头等大事。

走进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腹地的爬松岭管护瞭望站,海拔1200米的山岭上烈日炎炎。这里植被茂密,且雷击高发。

“四三幺、四三幺,我是四两三(爬松岭瞭望塔呼号),天气阴、无风无事。”瞭望员孙华用手中的对讲机,将山里的情况传到山下。中午12时,北部原始林区阴云密布,从早上7时开始,孙华已经在塔上瞭望了5个小时。

森林防火瞭望员是林区独有的工作岗位,他们守护着广阔林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岁月。每年从5月开始至10月末结束,孙华夫妻俩都会在山上坚守。由于爬松岭海拔高,每到夏季雷击活动异常频繁,在防火紧要期,孙华经常会在塔上一瞭望就是一整天,“我每天都需要盯住每一片林子,一刻都不能放松,到了中午,爱人会把饭菜送到塔上,我吃饭的时候她会帮我瞭望”。

在瞭望塔的塔楼里,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屋,窗框上,贴着一张老旧的测距图,上面详细记录了各参照物的角度与距离,“长梁北山:参照爬松岭塔,正北偏东35°,距离11.5公里;阿凌河:参照沿达岭塔,西北方296°,距离25.8公里……”

“这座瞭望塔西北方向16.5公里就是中俄边境,东面7.5公里就是黑龙江省漠河市,这里山连着山,边界连着边界,在火点判断上非常难,所以记住每一处参照物的方位和距离非常重要。”孙华说,一旦把火情方位报告错了,扑火队伍不但白白挨累,更容易让小火变成大火。今年,他就发现了3起火情,并迅速准确报出起火地点、火势、风速、风向。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西坡,生态功能区总面积947702公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未开发原始林区,这里也是雷击火的高发区域。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共有瞭望塔17座。每年春季,林区冰雪消融,树木刚刚发芽抽枝,也迎来了森林防火期。防火瞭望员们便登上瞭望塔与大山为伴,在防火第一线昼夜守望。

然而,瞭望塔容易遭雷击,瞭望员需要判断好雷击方位,如果雷击在塔附近,就必须在最短时间里从塔上下来,躲到平房里。孙华说:“等雷击过去,马上上塔瞭望,上个月我们的接收线就被雷击了,当时就冒出了一个大火球。”

“谁让我们是‘森林的眼睛’呢,为了这片林子,每天瞭望、巡护这片林子,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孙华说。

塔下的简易房内,妻子李颖在淘米、洗菜,这个30平方米的房屋,被她打理得纤尘不染、井井有条,窗台上的鲜花开得正盛。“这既是我们的办公室,也是我们的家。”李颖说。

2020年,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计划成立夫妻瞭望塔,瞭望员孙华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李颖,李颖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方便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毅然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跟随丈夫一同守护这片山林。

从此,在这片大山深处,有了第一个夫妻瞭望塔。“这里野生动物多,一开始还有些害怕,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李颖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条件好了,不但有手机信号,路也通了,我们开车拉水很方便。”(高平 王潇)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