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实现全域无黄沙裸露

2023年6月,“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打响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行署闻令而动,深入调研、把脉问诊、举旗定向,举行了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集中会战,吹响了歼灭战的集结号。

兴安盟拿出大会战的气魄和超常规的力度,多次赴国家部委和自治区厅局汇报衔接,针对盟内存在5.9万亩裸露沙地、待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较低、盐碱地和沙地交织叠加现状,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灭黄、增绿、治白”三大行动。

2024年以来,全盟有效治理沙化土地33.74万亩,已完成年度治理任务的75%。特别是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地15万亩,在全区率先、超额完成14万亩治理任务,彻底歼灭盟内仅存的5.9万亩黄沙裸露沙地,全域无黄沙裸露,兴安盟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取得显著成效。

闻令而动 统筹推进

兴安盟高度重视“三北”工程攻坚战,盟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兴安盟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盟防沙治沙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立盟行署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指挥部,有力有序推进“灭黄、增绿、治白”三大行动。

今年年初,聘请专业公司对5.9万亩裸露沙地开展航测建档,进行科学分区。结合地类情况分别制定乔灌草、灌草、人工种草等治理措施,编制沙化土地治理作业设计。同时,由林草、财政等行业部门组成专家组对治理措施和工程造价进行预审,确保底数清、措施准、成效好。

春季造林期前,各治理主体率先行动,按照作业设计全面完成4万亩土地平整,并做好种苗、沙障、网围栏等物资储备。进入造林期后,盟委督查室带队赴项目区指导督促项目建设,铺设沙障0.8万亩,栽植柠条、文冠果等苗木816万株,种植草种8万公斤,布设网围栏64万延长米。6月初,全盟5.9万亩裸露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全部竣工。经盟林草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治理区域开展核查,督促企业适时开展补植补造。目前,治理区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灭黄”行动全面告捷。

兴安盟从推行科学奖罚、严格监督管理等6个方面入手,制定解决草原过牧问题18条举措,以草原补奖资金“见效发钱”为抓手,全面强化治理区管护力度。特别是科右中旗作为主战场,执行项目区长年“四禁”(禁牧、禁伐、禁垦、禁占)制度,有效保护生态治理成效。

通过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兴安盟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双重”工程项目、蚂蚁森林项目和义务植树,整合资金,共栽植文冠果、樟子松等苗木513万株,种植草种3.1万公斤,布设网围栏183万延长米,有效提升科右中旗和突泉县27.84万亩沙化土地林草植被盖度,推动科尔沁沙地歼灭区实现“绿进沙退”。

实施3项举措改良治理盐碱地4251亩。一是开展盐碱地改良治理试验田建设,与东北地理研究所合作,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建设苏打盐碱化草地1000亩试验田。在完成围栏建设和打井后,开展羊草免耕移栽、羊草移栽+改土、羊草单播、禾豆混播等4种大类盐碱地修复和优质牧草筛选技术试验。目前,免耕移栽羊草缓苗成功,成活率高。二是开展光伏就地治理,中广核在光伏场区采取“排水+松土+施肥+种草”措施,通过栽植紫花苜蓿完成3251亩盐碱地治理任务。三是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引水还湿、排水降碱等多种工程措施,改变盐碱形成环境,遏制土壤沙化及盐碱趋势。

科学谋划 系统治理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兴安盟仍有405万亩沙化土地需要治理。全盟将6个旗县市分为核心攻坚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分类施策,并在核心攻坚区以霍林河为轴,划分南部核心治理带、北部重点治理带进行重点攻坚。通过采取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社会治沙、效益治沙等5种模式,力争到2029年,提前实现沙化土地全部完成治理目标。

兴安盟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工作部署,今年计划新建新能源装机规模90万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4万亩。全盟通过组织实施“三到位”,关键要素“五保障”,高效推动一体化工程建设。截至今年7月中旬,共治理沙化土地15万亩,在全区率先、超额完成年度治理任务。

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械,破解防沙治沙瓶颈,提高沙地治理效率。使用蒙草集团研发的科尔沁沙地治理种子生态包,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沙性土壤黏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使用蒙草集团研发的种子绳,通过将种子、肥料、保水剂编织成可降解的纸绳,在雨季前播种,提升种子节约率、提高植物成活率。使用蒙草集团研发的草原治理生态指挥车、全地形沙障机、草原DCT播种机,德邦大为研发的免耕播种机等高新器械,以及群众改装的沙障机和钩机等设备,有效提升治理效率和治理成果。

发挥群众人熟、地熟、资源熟优势,引导农牧民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参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工程,实现治沙致富双赢。由嘎查集体牵头,成立村民组成的人力综合组、拖拉机组、铲车组、水车组及后期管护组等劳动小组参建,累计雇佣当地农牧民2.7万人次、机械3551台次,共发放劳务费544.45万元、设备雇佣费397万元,群众参建比例达到10%。形成群众参与建设、自觉管护成果良好环境,即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又为后续保护生态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中央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帮扶优势,加强合作,深化与公益组织和企业的对接,创新合作机制,打造中国公益组织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防沙治沙基地,开展造林绿化,汇聚防沙治沙合力。今年4月,国家机关、行业组织、科研单位及企业的相关人员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在科右中旗开展植树种草,为兴安盟沙化土地披上绿装。

全盟秉承“治沙不止于治沙、更在于致富”的理念,在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将沙化土地改造为林草产业基地,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求。2024年,结合一体化工程建设,成功将15万亩沙化土地改造为0.7万亩木本油料基地、5.9万亩柠条平茬基地、8.4万亩草产业基地,为粮油产业、畜牧产业提供更多本地优质原料。新研发的红松同、异砧双根嫁接技术,通过削、剪、贴、绑将红松嫁接到樟子松,“樟嫁红”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其4—5年进入结果期,10年进入盛果期,在精细化经营管护下,亩收入可达7000元以上。

绿富同兴 盛势已成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集中会战开展以来,兴安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重要指示,科学推进“扩绿”、多种路径“兴绿”、毫不放松“护绿”,生态系统明显恢复和提升,实现“绿进沙退”“绿富同兴”。这也意味着兴安盟科尔沁沙地的治理进入了决战时刻、具备了打赢之力、形成了必胜之势。

在“扩绿”方面,坚持以水定绿,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科学持续系统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选取耐旱耐寒耐盐碱的地方树种草种,培育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林木良种,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2024年上半年,全盟完成营造林26.84万亩、种草改良170.83万亩、义务植树155万株,不断厚植绿色底蕴。

在“兴绿”方面,聚焦“一产扩容提质、二产扩能提效、三产扩面提档”,深挖林草产业发展潜力,实现生态与产业共赢。2023年,启动300万亩木本油料、200万亩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基地建设项目,结合沙地治理改造,累计建设文冠果、榛子等木本油料基地15万亩,柠条、中草药等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基地33万亩,草产业基地14万亩。扶持科沁万佳等集团提升文冠果油等林产品加工能力,打造“蒙榛”等优质特色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全盟林草产值近2年每年增幅超过20%。同时,将防沙治沙与林草碳汇开发相结合,2023年实现全区林业、草原碳汇“双首单”交易,交易额190万元。2024全面推动开发交易,计划年内完成400万元交易额,积极拓展“两山”转化路径。

在“护绿”方面,严格落实沙化土地治理主体保护责任,治理企业负责前3年管护工作,满3年治理成果经验收合格后转交地方政府开展管护,持续做好浇水、抚育等后期管护。同时,贯彻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全面加强森林草原病虫害、林草防火等灾害防控工作,保护巩固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大好形势,成于久久为功。兴安盟将继续推动“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作走深走实,持续抓好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和价值转化工作,将制约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的“山碎、水减、林疏、田瘠、湖缩、草退、沙进”等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让荒漠添绿、黄沙生金,为建设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屏障贡献兴安盟力量。(张萌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