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造血式”林改富民的三明实践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部,林地面积284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7%,是典型山区和林区、重点生态保护区。
20多年来,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策源地,三明市积极深化林业管理、经营体制等改革,大力探索可持续“造血式”林改富民模式,绘就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画卷。
——着力增绿增产,做大做强森林生态资产。三明市坚持造林营林相结合,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废弃地、村庄“四旁”地等造林,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改善森林结构,培育木荷、枫香、闽楠等20多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加强国家储备林提升,促进树种珍贵化、材种大径级化、结构异龄复层化。创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采取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等方式,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管护,已累计完成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15.3万亩。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林农生产经营积极性。针对“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难题,三明市在优化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开展场村合作、创新林业金融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实行林木采伐“四放宽、一放活”制度,即放宽人工商品林采伐蓄积、年龄、坡度、指标等限制,开展放活人工商品林按面积审批采伐试点,林农申请采伐指标成本降低了50%左右。依托国有林场制发林票,将合作经营中的村集体和村民收益折股量化,实行定期分红、到期兑现、兜底回购,目前,全市已累计制发林票超7亿元、惠及林农近8万人,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林票2.0)实现全国首单市场化交易。创设“林权按揭贷款”“福林贷”等金融产品,将贷款期限延长到15至30年,有效化解“短融长投”矛盾。
三明农商银行为林农办理福林贷 三明市林业局供图
——推动“两山”转化,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三明市积极挖掘森林资源优势,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努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发行林业碳票,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全市已开发林业碳票项目49个,碳票量112.2万吨,实现交易14.1万吨。成立全省首个区域性林权交易平台和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开发林权交易、农林物资及服务采购、金融等产品,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额突破20亿元,溢价率15.8%。大力发展以林药、林菌及沙县小吃配料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448万亩,2023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79亿元。开发“森林康养+观鸟休闲、教育研学、休闲旅游”等特色业态。明溪县发展生态观鸟产业,每年吸引近10万人次观鸟拍鸟,带动相关收入近亿元。
——延伸产业链条,做大林业产业总量。三明市坚持“以二产促一产带三产”,做好森林资源培育,推动竹木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产品销售体系,畅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构建产品丰富、链条完善的产业链。目前,全市已形成人造板及木竹制品、纸浆及纸制品、林产化工产品、森林食品等产业集群,拥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0家,永安林业、青山纸业、福建金森等3家企业在林业类A股主板上市,带动450多家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打造“和其昌”等林产类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8个。
——做好利益分配,让广大群众共享红利。三明市拓宽就业路径,围绕林木种植、管理、砍伐、加工等林业产业环节,针对留守群众,探索林地林木种植、稳定就业或短期务工等就业方式。比如,全市发展林下经济,带动20多万农民参与经营,1200多家林业企业吸纳4万农民就业。对经济状况差的群众,优先选聘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目前全市公益林护林员有2300多人。外出就业农民将其林地经营权流转或入股给国有林场、林业龙头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赚取租金、分红。尤溪县推广上源村股份合作造林模式,带动全县6.8万村民分红增收。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从未止步。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为契机,三明市因地制宜探索森林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绿富共兴路径,推动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
2023年,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达77.12%,林木蓄积量2.1亿立方米;林业成为三明的支柱产业,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299亿元,林农收入稳步增长,重点林区林农涉林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吴莉 郭尚荣 姜学旺)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