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百万亩茫茫石海何以绿浪翻滚?
百万亩茫茫石海何以绿浪翻滚?
——贵州省安顺市森林质量提升纪实
石漠化,作为“地球癌症”的一种,在我国南方的喀斯特地貌区尤为突出。贵州安顺作为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2005年石漠化面积约445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2.04%。
近年来,安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措施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并结合退化林修复、树种结构调整、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提升森林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安顺昔日百万亩白花花的石海现已绿浪翻滚,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图景愈加清晰。
日前,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了安顺石漠化严重县区,看他们医治“石漠化癌”有何秘方?
石漠化治理的普定实践
站在安顺市普定县乌蒙山东部石漠化治理项目区的一处山顶,目之所及,皆为苍翠。
普定县大面积种植梭筛桃治理石漠化,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安顺市林业局供图
“以前这边的山放眼望去全是白花花的石头,农民只能靠在石旮旯里栽种玉米等农作物为生。一到下雨天,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流到村里的都是泥水。”普定县林业局项目负责人孙荣说。
普定是安顺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全县喀斯特地貌面积占总面积的84.26%,被列入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家曾预言,如不加以治理,130年后普定将沦为一片荒漠……
面对石漠化的严峻形势,普定县首先加大力度科普宣传,通过推广新技术改变群众上山伐木取材的传统生活方式,并组织1.5万名群众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普定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逐渐加入了石漠化治理大军。
普定县林业局局长李光梅说:“从2008年至今,全县累计有30多万人投工投劳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比全县总人口的一半还多。群众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时还来送饭送水,修机耕道占了自家的地也不要任何补助。群众觉得对大家有好处的事,哪怕个人受一点损失也愿意。这种质朴的情怀特别让我感动。”
为进一步集中力量系统治理石漠化,普定先后整合发改、林业、水利、农业、移民等各类项目资源43个,共投入石漠化综合治理资金2.63亿元。特别是2022年以来,普定以全市“双重”项目为背景,实施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石漠化区域和灌木林地灵活应用封山育林、补植补造和定株抚育,提升森林固土保水能力,逐步降低石漠化程度。
普定县猴场乡仙马村生态护林员潘德义说:“石漠化治理以后,现在村里空气变好了,而且对经济好,对水土保持也好。现在林子里鸟叫声多了,还经常能看见野兔、野鸡,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
项目在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通过以工代赈吸收当地的低收入人群来务工。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夏学刚说,“以今年3月中旬到6月份为例,项目地附近三个村共300多人上山提供劳务,他们平均年龄都在50—60岁。这3个月每人能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挣得还多。”
安顺市林业局副县级领导干部王进泉说:“安顺全市在实施乌蒙山项目时,重点培育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积极发展全省推广种植的山桐子木本油料树种,现已种植山桐子纯林1.72万亩,山桐子+马尾松和滇柏4.52万亩。同时,项目栽种了群众接受度高的黄柏6.62万亩,为当地群众的后续增收打下基础。”
普定跌宕起伏的山势、贫瘠少水的环境,新增了这么多的造林面积,用水难题如何解决?
来到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记者找到了答案。
只见环山道路一旁,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蓄水池。普定县林业局项目负责人孙荣告诉记者,在2022年普定县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除了退化林修复资金,剩下近30%的资金用于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
这套设施是普定县破解生产治理用水难题的一项创新。早在2012年,普定县与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对普定石漠化地区“路池一体化”蓄水典型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投资少、占地少、扰动地表少的集雨节水灌溉系统。
“硬化道路路面相当于集雨坪,雨水顺着路面引入沉沙池,最后汇入道路外侧修建的蓄水池。蓄水池可解决周边经果林的应急灌溉供水。”孙荣说,“一个水池有30立方米的容积,灌溉面积达100—120亩,水池周边配套种植的经果林用水得到了保障。这种模式在贫瘠少水地区可复制可借鉴,深受群众欢迎。”
如今,普定县石漠化治理产品梭筛桃、冰脆李、朵贝茶等,相继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国家级、省(部)级名优产品。梭筛桃和冰脆李每亩地的收入1—2万,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王进泉说:“2023年安顺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率125.67%,全省排名第一。现已建成蓄水池1784处,按每处水池灌溉120余亩计算,可使全市21.4万亩的森林浇灌、施肥得以保障,有效促进了森林质量提升。”
提升森林质量的镇宁路径
石漠化严重地区要加大治理力度,中轻度地区也要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杜绝石漠化加重的潜在风险。
安顺市人工商品纯林相对较多,特别是上一轮实施的退耕还林以马尾松和杉木为主,树种单一、林相单调、混交比例低,森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不同程度影响全市森林质量的提高。为此,安顺林业部门积极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谋划项目并争取支持。2022年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被列入全省第一批人工商品纯林树种结构调整试点示范县。
在镇宁国有白马林场森林景观提升示范林,一株株2023年10月新栽种的桂花、香樟、枫香等景观树种,在松杉林中长势良好。
“我们清除长势差的树种,并种植更具生态、经济和景观价值的树种,改善林分结构,从单一的针叶纯林转变为针阔混交林、复层异龄林,着力培育树种结构丰富、林相景观美丽、经济效益显著、生态功能良好的多功能森林。”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营林站站长陈长海说。
截至目前,安顺全市树种结构调整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实施面积2.5万亩,人工商品纯林得到有益提升。
在镇宁,味甘如蜜的蜂糖李是安顺市重点发展的特色精品水果,也是有效治理石漠化土地的乡土树种。2023年10月,镇宁对低产的蜂糖李经果林实施了为期一年的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
“无论是农户或合作社,只要对蜂糖李经果林根据验收方案标准进行除草、施肥、修枝整形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验收合格后将根据管护面积发放劳务费。”陈长海说,“通过项目的实施,林农掌握了科学的蜂糖李经营措施,下一年还能继续按这种管理方式实现增产增收。”
镇宁目前共有22万亩蜂糖李经果林,投产面积11万亩。根据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一年后的数据来看,蜂糖李产量基本可实现翻番。
“一到摘果期,马路旁的空地全停满拉果子的大车,甚至还会造成短时的交通堵塞。”王进泉高兴地说道,“4.5—5厘米蜂糖李大果,可以卖到50—60元一斤,已成为镇宁助农增收的甜蜜大产业。”
安顺一度沉寂的百万亩石海,在新时代覆上了一层新绿。从撬石凿岩坡改梯的石漠化治理,再到退化林修复等森林质量提升,安顺林业干部和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用坚强意志和智慧创新,实现了瘠土成良田、荒野变绿洲的美好夙愿。(安璐 汪可俊)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