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让林草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如今的河北省邯郸市,林业产业遍地开花。

邱县创建“邱县玫瑰”区域共用品牌,盛水湾玫瑰产业园年产玫瑰切花1200万支,产值1900万元。大名县卫东林场多模式发展林下鸵鸟、金蝉、蚯蚓等特色养殖,林下防风、酸枣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区面积800亩。馆陶县“艾草小镇”通过开发艾绒被、艾柱等产品,带动3000余人就业,发展加盟店400多个、电商20多家,年销售额上亿元……

近年来,邯郸市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全市森林资源,激活林草发展活力,强化政策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兴旺,推动全市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邯郸市经济林面积达120万亩,产量89.2万吨。

为满足新形势下林草产业发展需求,邯郸市出台了《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传统优势经济林产业带、多模式林下经济产业集群以及新兴花卉产业集群。今年3月,邯郸市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令》,要求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科学开展森林经营,着力提升产业质效,探索林权融资机制,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邯郸市创新资金投入模式,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林业产业、林业科技推广等项目投资,支持林下经济发展。连续三年全市林业投资超3000万元,用于支持示范基地建设。丛台区林下蒲公英及黄杨球套种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27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0万元、企业自筹193万元,新增产值492万元。

今年以来,磁县争取农发行中长期贷款2.5亿元,用于发展“双季槐+中药材”产业。武安市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抓手,计划投资7亿元,用于发展“元宝枫+连翘”产业。邯郸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全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构建多元金融投入格局,使绿色富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林草产业与广大农民利益密切相关。邯郸市发挥资源禀赋,在充分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育龙头、树品牌,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种植养殖模式,打造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目前,邯郸市拥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近20家。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主管部门主动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充分了解企业诉求,纾难解困。核桃是涉县的名优土特产品之一,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宜维尔”“女娲”等森林食品加工企业开展规模经营,进行精深加工,研发出琥珀核桃、枣夹核桃、核桃油等六大系列30余种产品。

为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邯郸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生态产品溢价能力。先后举办了“文冠花果品赏”“太行山货节”等宣传推介活动,扶持壮大“君迁”黑枣、“润升”文冠果等特色品牌,积极推进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全市构建起了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生态品牌格局,“涉县花椒”“魏县鸭梨”“邱县丝绵木”等林产品享誉全国。

同时,邯郸市重点推进“一带两群”产业带建设。以涉县、武安市为重点,辐射带动磁县、峰峰矿区等区域,大力推进核桃、花椒等传统经济林建设,做大做强太行山区传统优势经济林产业带。重点抓林下菊花、蒲公英、板蓝根等中药材,林下鸡、鸭等传统禽类及林下蚯蚓等“小规模、大群体”特色养殖,探索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做优林下经济产业集群。以肥乡区、邱县、曲周县等平原县为重点,发展玫瑰切花、景观月季、组合多肉植物等,栽植面积1.5万亩,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做精新兴花卉产业集群。

立足林草资源优势,邯郸市合理利用森林景观功能和森林内多种资源,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观光等新兴绿色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活水乡国家森林步道、磁县龙洞沟天然林区、邯西生态示范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升。邯郸市十大生态游憩系统变成惠民福祉,营造了自然绿享空间。玫瑰园、牡丹谷等特色花海基地,将花卉产业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采摘。

美了生态,富了口袋。在政策推动、项目带动下,邯郸市厚植绿水青山,大力发展林草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王虹敏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