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强化生态支撑助力“三北”工程攻坚战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带、太行山东麓,毗邻北京,环抱雄安新区,素有首都“南大门”之称,是白洋淀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态支撑区。
自“三北”工程实施以来,保定市先后有17个县(市、区)被纳入“三北”工程范围,为河北省最多。1985年至2023年,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建设630万亩。
近年来,保定市坚持打造“山水保定”,以构建稳固的生态文明高地为目标,按照集中连片、突出亮点、全面提质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有序开展防沙治沙,持续推动三北防护林建设,强化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生态支撑,助力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夯实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基础。
坚持高位推动 层层压实责任
保定市高度重视白洋淀上游生态建设,认真落实省、市决策安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发布保定市总林长令,对国土绿化提出明确要求,压实了各级林长责任,保证了各地按时完成营造林任务,连续两年荣获省级林长制考核优秀等次。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组织专题部署会,召开多方协作会,派出督导巡查组,开展联合行动,大规模国土绿化、造林示范区建设、森林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同时,将“三北”工程攻坚战和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建设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地。充分发挥各级林长作用,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积极开展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防控,切实建设好护卫首都和雄安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
坚持科学施策 提升建设质量
保定市注重将“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与白洋淀上游生态支撑区建设有机结合,坚持规模化、一体化、产业化融合发展,确保工程高质量。
突出造林规模化。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困难的深远山区和石灰岩、片麻岩等不同地质条件山区,科学分类施策,通过封造结合、乔灌结合,采取多种治理模式,持续建设千亩、万亩以上规模化林场示范区。推动新造林与原有森林资源融合发展,构建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规模,以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将适宜造林空间中灌木林地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引乔入灌,实施低密度造林,大力营造混交林,有效拓展了造林空间,增加了森林资源,提升了森林质量。
突出水林一体化。以拒马河、瀑河、漕河、唐河等“四河”和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安格庄水库等“三库”绿化为重点,在河流两侧可视范围及环水库周边,系统营造了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打造“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依林涵水”的生态体系。在涞源、涞水、易县、阜平、唐县、曲阳等6县高标准实施太行山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营造集中连片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突出生态产业化。在浅山丘陵地区,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实行“种、养、游”立体经营,打造一批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通过市场化推进、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建设国家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今年以来,共完成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1.3万亩,经济林新建和提质增效4万亩,林下经济新增2.5万亩。
坚持创新模式 建设试点示范
为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保定市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大胆改进传统造林模式,建设了示范工程、示范基地等,以示范样板区带动生态建设大发展。
采取封造结合、乔灌结合造林方式,建成了涞源石道沟林光互补、曲阳文村、唐县王尔哈等一批规模化造林示范工程,为全市大规模造林绿化提供指引。突出灌木林地造林,在西部太行山区涞水、阜平、易县等地建设了9个2000亩以上灌木林地造林示范片区,解决了造林空间不足等问题。结合国家规模化林场试点和“双重”规划建设,设立了7个代表不同地域类型、采取相应建设模式的科学绿化示范区,打造了生态建设示范样板。
此外,深入推行“流转土地+专业队造林”“公司+基地+农户”“企业承包+政府奖补”“3+3”等建设模式,广泛吸引企业、集体、个人和社会组织各方面资金投入,支持林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持续性规模化造林。在18县(市、区)种植文冠果6万亩,建成易县小寨村、尉都村和阜平县车道村3个示范基地,种植4000亩,并开展了7000亩对照试验种植。同时,组建并授权国林发展集团作为市属国有林业投融资平台,围绕建设国家木本油料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实现了“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与文冠果产业融合发展。
据统计,2018年至2023年,白洋淀上游涞源、涞水、易县、曲阳、唐县5个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县累计造林160.88万亩。2019年,保定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22年,在全国首批3个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中期评估中获通报表扬。2023年,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自河北2020年开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以来,先后有顺平、唐县、阜平等14个县(市、区)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根据《河北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到2030年,白洋淀上游生态支撑区将完成林草建设518.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0.50万亩、封山育林67.00万亩、退化林修复24.75万亩、中幼林抚育133.40万亩、新造林管护130.5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32.50万亩。(王铁军 徐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