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探索实施多种“防沙治沙+”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地处全国“双重”规划中的北方防沙带,是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境内有沙化土地2065.48万亩,其中巴音温都尔沙漠1506万亩、乌兰布和沙漠15万亩,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自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以来,乌拉特后旗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成功探索实施多种“防沙治沙+”模式,绘就绿富同兴的生态画卷。

中国绿色碳汇网

肉苁蓉嫁接生长在梭梭根系上

“工程固沙+造封飞光”:科学系统推进防沙治沙

在加快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乌拉特后旗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研究论证,勇于探索创新,在西补隆林场通过造林、封育、飞播、光伏治沙等综合措施,成功开展“工程固沙+造封飞光”系统治理试验。

工程固沙选用麦秆、稻草、芦草、蒲帘子、石头、合成纤维阻沙袋、聚乙烯阻纱网等14种不同材料进行沙障固沙试验,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沙障成本、固沙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适合的沙障。在完成工程固沙的区域内,通过种植白刺、柠条、沙拐枣、酸枣等适合沙地种植的灌木和无人机飞播草种,提高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目前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区域面积达55万亩。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利用光伏板遮阴效果,规模化种植沙生植物,板上发电、板下修复,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带动防沙治沙与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防沙治沙+机械会战”:变人海战术为机械上阵

国家林草局在乌拉特后旗举办的“三北”工程攻坚战先进机械装备演示活动上,向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捐赠了30台先进机械装备。

乌拉特后旗加大力度推动治沙模式向机械化转变,派出工作人员考察市场,先后从甘肃武威、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引进压沙、栽植梭梭等各类机械设备16台。与自治区林科院、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同开展先进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试验,引进蒙草固沙机、网式沙障铺设机、专业打坑机等设施设备。

先进机械在沙地上规模化作业,压制沙障、栽植梭梭,全方位提升了防沙治沙效果。相比过去人工压沙障,采用机械铺设沙障的速度提高3倍多,且机械铺设的沙障厚度均匀、深度能统一为15厘米,抗风固沙能力更强,达到了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障作业安全稳定性、提高治沙效果持久性的显著成果。

“防沙治沙+产业发展”:做好治沙又致富文章

乌拉特后旗把防沙治沙与林草沙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梭梭接种肉苁蓉等产业。

在山前河套平原,发展梨、桃等经济林产业及沙冬青、蒙古扁桃等原生树种苗木繁育,种植鸡心果、西梅、梨等果树3000亩,种植酸枣4500亩。

在山后干旱荒漠区域,主要以梭梭接种肉苁蓉和白刺接种锁阳为主,目前已完成梭梭接种肉苁蓉7万亩,建成万亩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4处、梭梭接种肉苁蓉科研试验基地1处。

在新红林业管护中心,采取“经济林+中药材”模式,栽植6.6万株经济林果,林下种植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800亩。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引导农牧民深度参与,提供就业岗位,可年增收1万元以上,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斯日古冷 文/图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