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缙云竹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浙江省缙云县深入挖掘林业资源,以丰富竹林资源为切入点,推动竹林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2023年全县建设笋竹两用林1400亩,改扩建、提升竹林套种灵芝、黄精等中药材基地2000余亩,种植一年可连续产出两年灵芝,每亩产值可达到10万-30万元,带动竹林经济成为活跃林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
聚焦竹林资源,盘活沉睡竹林“生命线”。一是夯实公共基础设施,破解毛竹下山难题。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实施毛竹高效经营3万亩,建成林道网络300公里,覆盖竹林6万亩,每年为林农节省笋竹采运成本500万元。林间作业道还保障林下中药材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也为后期开发采摘游等农旅融合项目打下基础。二是建设毛竹初级分解点,规划产业发展格局。采取“政府扶持+村集体自筹”的模式,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业主,在重点乡镇建设毛竹初级分解点,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目前已建成毛竹初级分解点5家,原竹收购价格上涨至28元/百斤,林农生产经营毛竹积极性不断提高。三是加快竹林林地流转,实施竹林集约经营。出台林地流转政策,鼓励闲置、抛荒的竹林向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流转,村民以竹林入股,不负亏损,净收分红,或是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形成规模经营的良好态势。新建镇打造“共富竹”产业联合体项目,竹下中药材实现年产值约1800万元,累计带动周边农户就业70余人,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聚焦科技兴林,打造全链条发展“高标准”。一是实行常态化指导,提高管理水平。以项目建设为牵引,着力提升科技兴林、机械强林水平,通过开展“林间课堂”的形式,积极指导推广丰产抚育、病虫防治等养竹技术,实现丰产目标。自2014年起,每年培训林农1200人次,每亩出笋量200公斤、产竹量达到1000公斤以上,竹林林分质量明显提升。二是开展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县林业局邀请专家为灵芝示范基地量身定做,制定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对土壤里的农残成分,重金属含量进行周期性采样检测,保证产品品质。竹林里培育的灵芝产品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不含373种农残成分,而且5大重金属含量也比欧盟标准低。三是实施复合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联合专家团队,立足实际,探索“竹+药”“竹+菌”等多种复合经营模式,优化竹林与间作物的空间搭配,促进全县竹下经济多元化发展。竹林土壤疏松肥沃、环境阴湿,适宜黄精生长,而且种植黄精后,竹林的竹笋和竹材产量不减,实现生态共存,亩均产值可达到3.5万元-4万元。
聚焦竹产融合,奔赴靠山吃山“致富路”。一是以竹育氧,走出竹林碳汇新路径。成功创建括苍山林场碳汇先行基地,计划到2025年建成高碳储乔木林3113亩,充分发挥森林“碳库”的重要作用。建立“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体系,初步测算,定期管护下的4万亩竹林每年碳汇收益可达60余万元。二是“红”“绿”融合,发展竹林康养新业态。先后投资420万元,建设“竹+红色革命基地”、竹文化乡村博物馆、竹隐瀑布景点、竹文化休闲服务中心等复合型竹林康养综合体,打造“红”“绿”融合研学游精品路线,实现从“卖竹子”向“卖竹文化”转变,有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互联互动,激发竹产品消费新动能。以党建联建共建为载体,搭建互联互动、共建共享组织新形态,通过举办、参与“线下”美食节活动、依托“丽水山耕”区域品牌和农土特产直播共富工坊,展销本地笋竹制品、中药材及灵芝孢子粉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组织12家企业参加第十六届义乌森博会,涵盖森林食品、林下药材、木本油料产品等类目,其中3个产品获金奖,6个产品获优质奖。
来源:浙江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