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协同十年成果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协同十年成果论坛”活动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来自京津冀三地的生态环境、园林、林草部门和相关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讲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突出成效、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引领推动京津冀生态协同工作向纵深拓展。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三地按照“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的工作原则,在多个方面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不断完善,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十年间,北京市实施人工造林42万亩、封山育林131万亩,天津绿色生态屏障林木绿化覆盖率达28%以上,河北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954.6万亩,共同构筑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毗邻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协同联动工作方案》,同步出台了实施首部区域协同立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联建联防联治持续走深走实;京冀、津冀分别签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建立等。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大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在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协同十年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他们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未来京津冀三地继续深化生态协同工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现场设置有展板区,展示了京津冀三地十年来生态环境、园林林草领域主要做法、典型经验。

来源: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