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林草局实地调研——林草职工体验远山巡护
云南省玉溪市林草局实地调研——
林草职工体验远山巡护
云南省玉溪市地处滇中,林草资源丰富,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森林资源分布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山高路远,护林员巡护较为困难。有的地方开展巡护一天之内无法折返,需要在山中休息,第二天才能返回管护哨所,当天无法返回的称为“远山巡护”。
4月中旬,玉溪市林草局组织职工开展了一次远山巡护,以准确了解远山巡护的艰苦程度,了解护林员工作和生活状况,为下一步优化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经过充分准备,云南省玉溪市林草局3名职工及3名护林员组成联合巡护小组,开展远山巡护。
4月18日8:00,6人背重装(晚上要在山里休息,需要带上睡袋、食物、饮用水、相关工具等,每个背包重12—15公斤)开始巡林。
一开始是个陡坡,从海拔2300米爬坡到2800米,我们沿林间小道蜿蜒前进。说是林间小道,其实只是护林员巡护行走的通道,如果没有熟悉情况的护林员带路,很快就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山坡上长满了针叶树和阔叶树,红红的马缨杜鹃花挂在枝头,甚是好看。脚下踩的都是枯枝落叶,正值春季干旱季节,踏在落叶上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脚走在陡坡上,铺满落叶的坡道有点滑,每一步向上行走都必须小心翼翼,防止重心不稳甚至摔倒。林中鸟儿啼鸣声此起彼伏,它们正在呼朋唤友,交流着清早的觅食盛宴。
护林员彼此分开,两位在头前领路,一位在后面收尾,3名职工则夹在队伍中间。毕竟是丛林,没有明显的道路,加上各人体能差异,队伍很快就分成了三截。带路的老李和一名职工走在前面。中间的护林员王哥是这次巡护的组长,紧跟王哥的也是一名职工。最后面是年轻的护林员小李陪着最年轻的职工。
到达坡顶,坐下来休息。眺望远山,看到了大帽儿山,一块巨大的岩石矗立山顶,像一顶帽子扣在群山之间。连片的森林展现在眼前,无边无垠,直达天际。此时,海拔已达2900米。
继续前行。一片箭竹林呈现在眼前,竹竿不高,2—3米,竹干近实心,没有明显中空。巡护小道两侧布满竹竿伐桩,极其锋利。小道上都是干枯落叶,是竹叶或栎类的枯叶。很快开始下坡,坡度估计30度,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脚下,有的地方踏上去会往下滑,这种下坡路最容易摔倒,只能小步缓行。带路的老李脚步轻快,虽然背着大包,依然快速前进,很快消失在小路的尽头。因为没有岔路,彼此不会走散。我们慢慢下完陡坡,感觉全身发抖,累极了!还好,3名林草职工都是马拉松爱好者,体能没有问题,虽然跟不上护林员,休息后又满血复活。
此时,听见流水声,更为开心的是看到了一小块平地,有一间石头叠起来的小屋,顶上用竹枝盖住,勉强可以歇脚。领队护林员王哥说这是十八寨,当年曾经有一个村庄,十八户人家。看看时间,指针指向10:30。从出发到十八寨,用时两个半小时,跟预计的差不多。王哥指挥大家将大包放进小屋,换上小背包,只带点吃喝,准备继续前进。
再次上路,感觉轻松无比。刚出小屋不远,看见一条小溪,水流不大,清澈见底。溪边树木明显繁盛很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山必青,足够高大的山脉,能够阻挡水汽形成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形成降水。雨季的大山雨水极多,此时登山风险极大,狂风暴雨随时发生,几分钟就能将人淋透,短时间就会让人失温,很快失去行动能力,自救不及,求助无门,非常危险。因此,我们选择在雨季来临前的旱季进山。正因为有这条小溪,才有当年十八户人家在此居住。沿小溪探寻,村庄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但十八寨这个地名仍然沿用至今。
离开小溪,又开始上坡。高大的树木随处可见,铁杉数人方能合抱。到了一片平地,时间指向12:00,饥饿感涌了上来,坐下来休整一下,带来的干粮合着饮用水吃下去。护林员老王讲起了多年巡山护林的故事,类似的远山巡护1个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原始森林中手机没有信号,如果遇到危险只能自己处置,良好的身体状况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支撑着他们。
20分钟后再出发,又是一个陡坡。这时,山坡上已没有明显的路面痕迹,到处是枯倒木、枯枝落叶、青苔、杂草,每走一步都是软软的,脚底感觉非常舒适,同时也充斥着紧张,大小腿用力地支撑着身体,加上手拉着枝条或树干,艰难地向上攀援。3位职工还能够坚持前行,3位护林员则谈笑风生,时不时发出尖叫,并不见他们感觉累。因为根本没有路,只能远远地寻着他们的身影和声音一路跟随。
来到一处低洼地,枯叶上面有3堆新鲜的颗粒状动物粪便,有点像羊粪,但细看比羊粪更大些。老王介绍说,这应该是某种羚在此休息时的产物。一路上只听见鸟叫,没有遇到动物,可能是听见人声躲开了。
陡坡结束后,经过一段平路,山坡上突然出现大片的杜鹃花海,粉红色、粉白色花朵正在怒放,一丛丛、一株株恣意绽放,不为吸引人类,只为招来蜂蝶。
老王指着对面高高耸立的山峰说,那就是我们将要到达的大磨岩峰,还需要下完一个大坡,然后再攀登一个陡坡。继续前进。下完开满杜鹃花的山坡,来到分水岭,仔细查看地形。原本打算背大包到达这里,晚上在此露营,第二天再攀登峰顶。发现这个地方并不适合晚上露营,一方面是取水不方便,另一方面是平坦的地方太小不足以容纳6人帐篷。还好,头天晚上商量时修改了行程。
此时,时间已到了13:40,太阳直晒,身上暖暖的。由于长时间在林荫下行走,虽然汗水淌了一身,但并不感觉到热,森林里充足的氧气和植物散发的清香气味,洗净了平时呼吸的不洁空气。
开始攀登主峰。一条勉强能称为路的林间小径沿山脊直通山顶,长期无人行走,路边的灌木长得严实,有的地方只能硬闯过去。海拔上升较大,坡长且陡,每走一步都很困难,走了一段,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此时正当午时,太阳直射,感觉又热又晒又累,痛苦极了。护林员依然轻松愉快地往山上走。又走了一段,“哇哇哇”,同行的职工大呼小叫起来,一边用手机拍摄视频,一边大声欢叫。原来是看到了满山坡盛开的杜鹃花海,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粉红的、黄色的,各种花形争奇斗艳,真正的视觉盛宴,美得让人无法呼吸。
心情好,脚下轻,继续攀登。一路的美景吸引着我们的脚步,半个多小时后,穿过一片原始马缨杜鹃林,发现再没有山峰。山登绝顶人为峰。山峰之上仍然是花的海洋。山顶一侧风力极大,山风呼啸,说话都听不清,人也站不稳。如果登山过程中有这种强风,恐怕难以登顶。此时,时针指向了14:30,我们回到背风的马缨花林,吃点粮喝点水,稍事休息。目标达成,应该返程了。
原路返回,风景依旧,但已没了停下来拍照的兴趣,一直走到17:50,到达营地。疲乏困倦,如果背上十几公斤的大包再返回巡护站,已经不可能,没有力气、腰腿需要休息。山里植被高大,天黑得也比较早,护林员弄了些食物6人分食,晚上就躺在睡袋里休息。
第二天早早地起来,吃了些食物原路返回哨所。最后要说明的是,一路上护林员的引领非常到位。护林员全程很轻松,而长期坚持锻炼的马拉松爱好者,依然跟不上他们的脚步,走得累且慢。护林的强大之处在于长期奔走在山林之间,极简的装备,极低的劳务报酬,但有一颗热爱大自然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心。
向护林员致敬!(高兴忠)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