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治沙致富两不误

“保护生态环境是硬任务,在这一点上政府态度坚决!”22多年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大石寨镇呼和套海村党支部书记白久江说出了一句让村民不知该怎么做的话。

“靠山吃山咱可‘吃’出了好日子!”22多年后,呼和套海村党支部书记白久江又说了一句让村民底气十足又幸福满满的话。

六月,记者走进呼和套海村,便见柠条花开,满坡黄色,才知道白久江话里有话,原来一株小小的柠条,解决了生态需要休养生息、恢复植被,农民需要扩大养殖规模发展致富的矛盾。

22年前,呼和套海村养殖牛羊近万只,生态退化严重。这意味着集约化养殖成为主流,然而,产业发展背后面临不少挑战,既要实现致富又要保护生态,其难可知。

其实,症结在哪儿大家都清楚:草料,而且是不破坏生态基础上的足够的草料。对于呼和套海村来说,问题又来了,

生态退化、土地贫瘠、缺水等诸多不利条件下,如何才能有足够的草料?白久江将目光锁定在种植的柠条上。

呼和套海村从2002年开始种植柠条,22年来种植面积达到了1.4万亩。柠条拥有粗蛋白等多种营养物质,正好可以作为饲料使用。思路决定出路,白久江和村两委成员北上吉林、南下河北,引进一台饲料加工设备,在柠条平茬期,加工厂内机械轰鸣,工人将平茬的柠条料放入机器粉碎加工成饲料,卖给养殖户以及周边地区。

“加喂柠条饲料就省下了玉米、豆粕等精饲料,每只羊能节省100多元钱,咱家养殖的100多只羊能节省饲料钱2万余元呢!”呼和套海村村民包树林竖起大拇指,同样是养羊,选择柠条饲料喂养的羊不仅成本降低,吃柠条的羊肉味道还鲜嫩,就连河北客商代力锋直言这儿的羊肉口感好不愁卖。现如今,包树林眼中的“杂草”早已成了他家致富的台柱子,为了验证所说非虚,他请记者去他家看看。记者看到,包树林家的三间大瓦房窗明几净,膘肥体壮的羊“住”在新盖的羊圈里,院子里铡草机、柠条粉碎机等农机设备一应俱全,柠条已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他的生活。

白久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4万亩柠条平茬后可产出2万吨青贮和颗粒,加上卖种子的收入,村集体收入可达到100万元,全村养殖户因饲喂柠条饲料也可减少近20万元的精饲料投喂的钱。

科右前旗是畜牧业大旗,在产业振兴中首选也是发展牛羊养殖,从“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产业链的形成,让不起眼的柠条派上了大用场。记者在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动物中央厨房内看到,经过200度高温高压膨化后,一颗颗如手指般粗细的柠条变成了如同棉絮一样的蓬松纤维,这样加工出来的饲料不仅供应科右前旗养殖户,还卖到了乌兰察布、吉林、黑龙江等地。

“今年能生产加工4000吨柠条,目前正在加紧收购柠条原料。”动物中央厨房负责人可鑫说,年初到现在售出2000多吨,每吨售价1400余元。从市场调查结果看,柠条饲料需求量会逐年增加,公司已做好了扩大生产规模的准备。

“全旗柠条种植已初具规模,现有种植面积有25万亩,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已经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科右前旗林草局副局长何建坤介绍,随着柠条“种植—管护—平茬—销售”逐步形成,推动了“一株柠条”到“一粒饲料”再到“一块好肉”的全产业链条完善,既要了绿也要了富。(通讯员 于舰勐)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