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风景名胜区守土尽责夯实绿色基底
连续16年安全度夏,太湖湖体水质指标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江苏交出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绿色答卷,太湖风景名胜区生态基底更厚实。
“太湖有多美,三山岛能给出答案。”游客张纯意每年带家人来小住。在太湖边长大的她,见证了小岛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回忆,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水质急转直下,三山岛也未能幸免。
为了让小岛“重获新生”,太湖风景名胜区苏州市管理机构大规模拆除养殖网并形成复层围堰,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如今,小岛东、南、西三侧,蜿蜒曲折的复层围堰抵着浪花,植被盎然,鸥鹭群飞。
“我们就地取材,让太湖淤泥变废为宝,建造了抵挡太湖外污染的复层围堰。”三山岛所在的三山村党支部书记姚洪告诉笔者,他们在生态清淤时,通过底泥原位处理技术,将淤泥和石头堆叠在沿岛湖水中,形成多层生态围隔,不仅解决了底泥易悬浮的问题,还形成了优美的湿地景观。
现在,岛上还建立了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苏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开展多方面观测研究,为三山岛生态环境实时‘把脉’。”
变化不止在三山岛。2023年3月,苏州市还印发了“一山一策”“一岛一策”行动方案,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农文旅产业发展、岛湖风貌提升、民生设施保障等。
在太湖东北隅,蠡湖延伸至无锡市区。38公里湖岸线生机勃勃,9.1平方公里水域波光潋滟,“山水会客厅”美名实至名归。
23年前,无锡开始着力于蠡湖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及沿湖环境建设,先后实施生态修复六大工程。尤其在2019年以后,蠡湖水域实施湖泊草型生态系统重构技术示范工程,增加水生植物面积42万平方米,种出一片“水下森林”,将湖滨及入湖河道串“珠”成“链”,自然屏障更加系统化。
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介绍,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3190平方公里,水面积占76%,水生态治理对太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太湖沿岸生态保护带建设、景区内重要河湖水面的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持续推进,在阳羡景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虞山景区等丘陵山区大力营建水源涵养林,太湖生态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
如今,漫步太湖风景名胜区,“平山远水”勾勒出一幅国风水墨画,“美丽江苏”有了具象化表达。
水墨丹青,讲究留白。如何留白?亦“取”亦“拒”。“我们科学提出污染源综合治理,严控污染源头,严控开发项目入景区,打造动植物栖息的绿色家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太湖风景名胜区严格落实景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要求,改善区域水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并为湖滨湿地提供规划指导。现在,蠡湖、梅梁湖、贡湖以及三氿等11处水域已建成湿地保护区,太湖沿岸、河流入湖口、水源地及河网湖荡等地均逐步形成水生态保护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继续服务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重大战略任务,守土尽责,充分展现太湖风景名胜之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更加可观可感。”江苏省林业局局长王国臣说。(童棹凡 曹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