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梨园

一进园子,就闻到鸭梨的青涩味。

此时,梨树花期已过,枝头冒出拇指头大小的青梨。微风一吹,梨枝轻摇,藏在枝叶间的青梨,摩挲着梨树翠绿的叶面,如含着乳头的婴孩呢语着躺在母亲温润的怀中,乱拱。

中国绿色碳汇网

漫步林间小道,有稀疏的小草从铺路花砖洞中钻出来。小草很瘦,只几片叶子,小草努力向上生长的样子特可爱。

踩在小道浅浅的薄薄的细腻的黄沙上,有一种滑滑的感觉。

早上的梨园,静谧,幽美。

“啾,啾!”

有鸟鸣,却不见鸟。鸟鸣悠悠的,如一粒飘逸的黄沙,轻轻地从地上腾起,初夏阳光一般挂上梨树梢,又恰似一枚小青梨,在枝头晃悠着。

梨树树形有人为干预,主干一米处,就开始折枝,平铺,梨树横里长,树荫覆盖面愈大,梨树的气场就越大。

枝都伸过小道了,我们不时得绕开梨枝,而或躬了身子,从枝下钻过。小青梨的粉拳砸在头上,小孩般调皮。

前不到边,后不抵底,好大一片梨园。

梨园所在的村子叫韩路村,其得名源于村中有一座寒露寺,于是取寒露这个节气的谐音为名。

寒露节在秋季,我不知村子取名是否暗示了,若干年后,人们将从坚持不懈植树造林而后又选择性栽种梨树从而在秋天会收获到丰厚的报酬的寓意在里面。

韩路村地处山东省冠县兰沃乡,历史上黄河两次大改道,这里都被囊括其中,村子也因此成了严重的沙化区。风沙起,黄沙漫,遮天蔽日,庄稼被连根拔起,村民们从来没停止过防沙治沙,但科学治沙是近几十年的事。先是用刺槐、杨树、法桐等网状林固定流动沙丘,后大量引种梨树,建成了这片梨园。目前梨园被称为“中华第一梨园”,且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

慵懒的阳光从梨园东头巡视到西头,那么多阳光堆在黄沙地上,与树上青涩的小青梨交错着,形成对比,立马焕发出一股诱人的光芒。

这是一片从黄河故道黄沙区长出来的梨园。

“强枝多留果,弱枝最后疏。”背对阳光,国字脸,肤色黝黑、目光深邃的冯俊奎看上去挺有魅力。他身材高大,极具山东人特有的憨厚气质,此刻正在梨园之中手把手地指导工人疏果。

这位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的基层村支书,质朴得就如黄沙地里一棵老梨树。

冯俊奎说话时附带着手势,那是一双刨惯了黄沙,黄里带着褐、褐里带着黑,有着粗短手指的双手。这是一双相当有魄力的手,这是一双带着一方百姓勤劳致富的手。老冯的语速也较快,操一口山东方言,他说:“关着门,关着窗,在家照样喝泥汤。这句民谚真实地反映了昔日韩路村的真实景象。不过,经过村民世世代代艰苦卓绝的防沙治沙,如今荒漠变良田,林区成果园。我们村的老百姓真正过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日子。”

很明显,冯俊奎骄傲自信的脸上写满了欣慰。

穿梭在梨园,我发现每棵梨树篼上都有一个大瘤疤。

“是嫁接疤。”冯俊奎抚摸着疤痕说。

梨园3万棵梨树都是从本地杜梨树上嫁接来的。杜梨根系庞大,缺点是长不高,果小,不甜。借用杜梨根本,嫁接上良种梨主体,改良后的梨,果大汁甜,脆香可口,属梨中上品。

冠县鸭梨冠天下。

韩路村地理位置优越,中纬度,年均气温13摄氏度左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特别是鸭梨成熟期,昼夜温差可达10摄氏度,近几年植树造林,小气候得以改善,雨量适中,鸭梨生长环境更好了。

我对韩路村的常住人口很感兴趣,问道:“你们村子现在有多少人?”

冯俊奎说:“我们村现有人口4700多人,不仅无一人外出打工,一到农忙,附近村子或者外乡人来我们村打工的人还不少。”

这就是奇迹了,韩路村应该算得上是乡村振兴的样板了。

我从地里抓起一把黄沙,手一扬,黄沙“簌簌”往下掉。现在黄沙已含有不少水分,很适合鸭梨种植。鸭梨耐旱、耐寒、耐涝、耐盐碱,与黄沙土质相配,一棵树能固一大片沙,梨树是既能防沙又能创造经济价值的沙区优良林种。

韩路村的梨树栽种已成为乡村振兴、致富立村的根本。

万绿丛中万点绛。

被套上绛色袋的小青梨与浓墨似的梨树叶把梨园衬托得色彩斑斓。

“走,去看梨树王!”

园子右侧,有一棵梨树,高8米,胸径1米,树冠多主枝,自然圆头型,扇面铺开,荫地200余平方米。这棵称之为梨树王的梨树,历尽沧桑,几度荣枯,现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粗壮树干如一位智者,见证了黄河故道的风雨变迁。听说梨树王受过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皇封,不过,东汉距今1000余年,这棵梨树不是老桩,是360多年前从原址上新萌发出来的,为村里王姓家族八世祖所有。

养护得好,老梨树挂果也愈强。梨树王现在仍能年产2000余公斤,果实酥脆甘甜,品相佳,是真正的王者之梨。

北侧,有一棵梨王后。树后比树王稍矮,一副辽阔的开枝散叶的样子,其遮阴面积更大,犹如一位绝美少妇徐徐展开的石榴裙,在梨园中占尽风头。

梨树王左右,还各有一棵百年老梨树,好比朝中左右宰相一般,伺候在侧,仔细聆听着皇帝旨意。

真形象!这就是传说中的梨树王宫了。

在这里,我能感受到一股来自黄河故道久远历史深处的力量,在梨园娓娓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曲径通幽,梨园中凉风习习。

一王姓套袋工人对我说:“你们该春天来,梨花开满村时,像铺上了厚厚一层雪,那才叫漂亮。”

我说:“不遗憾,可以想象得到。”

来韩路村旅游,寻的是乡愁。春看花,花堆如雪;夏泛绿,碧绿吐翠;秋采果,甜蜜流香;冬品树,枝虬干劲。

村子里四季分明呀。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梨园丰收时是怎样一个美妙场景。

鸭梨也有滞销时。

冯俊奎说:“2005年前后,鸭梨受市场影响,不好销,村民们都有砍梨树的想法,我及时制止了。我带着村干部南下北上,在全国跑销售,又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县里专家也来村里帮忙出主意,组专业团队,注册品牌商标,产品深加工,开辟旅游新模式,一下子,梨园就活过来了。丰收了,致富了,村子里的人也留住了,收入一年一年跟着翻,漂亮别墅盖起来了,农家都开上了小汽车,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冯俊奎告诉我,截至目前,韩路村民存款总数已超亿元,村民们在致富奔小康的黄河故道上撒丫子跑得正欢。

穿行梨园,我居然有些醉氧了,梦似逗留在江南水乡。

梨园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的梨树基因库,园中几乎包含全国梨树的优良品种,每一棵梨树都能追溯到它的历史根源。

观景台是梨园最高处,站在台上,可以真切感受鲁西大平原一马平川,感受蓝天白云,远村近树,浪涌涛滚,乡村秀色一览无余,春夏秋冬各得其妙。

此刻,梨园里一切都已静止,生活多么宁静而又美好。有诗云:林海掀涛沫乱飞,浮光闪眼正香肥。三巡茶罢浇愁尽,满腹豪情载绿归。

望着这浩大的梨园,我问身边的冯俊奎:“梨园一共有多少棵梨树呢?”

老冯说:“当然统计了的。园中存有35万棵梨树,以我们村现有人口算,人均可达70棵,其中园中百年以上古梨树有1.1万多棵。既然称‘中华第一梨园’,那必须是名不虚传。”

这点,我信服。

冯俊奎最后还告诉我:“这梨树全身都是宝呀,连花都有价值。”

他说,疏下来的花晒干后,自有厂家来收购,每公斤花卉能卖2000多元。

小小一棵梨树,承载着韩路村人的希望。

风吹到韩路村,黄河流经韩路村,总要来一趟韩路村吧。

不过,一天游玩时间恐怕不够,因为以梨树王为中心,韩路村已建成梨王宫、结义园、梨仙居、百草园、亲情园、观花园、御宿园、吉祥园、养生园、贡梨园、林间娱乐园、寒露寺遗址、群梨荟萃园等10多个景观单元。

没有导游,行走在梨园,恐怕谁也无法把曾经的风沙肆虐与现今的自然生态之美联系起来。

是的,人类创造美好,靠的是大智慧和大力量,只要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世界就会无比美好。

离开韩路村时,阳光凌顶,梨园大门口假山石上“中华第一梨园”几个大字正熠熠生辉。(黎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