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近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退化林修复项目地人头攒动。全省2024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正在此进行实地观摩交流。

进入谷陇镇岩门司村,大山连绵,但很少看到高大茂密的树木,只有矮小的柏树和灌木零星分布在山间。仔细观察路边的山体,会发现其内部几乎都是沙石,表层土壤十分稀薄。

“山上的柏树都是‘小老头树’,长了20多年还没1米高。岩门司村有5.13万亩林地,这种白云质沙石山的石漠化面积有3.9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76%,还有潜在石漠化面积0.93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18%。全县石漠化及潜在石漠化面积86.89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5%。”黄平县林业局局长王球一介绍。

在黔东南地区,凯里、麻江、丹寨、施秉、镇远等县(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问题。

为此,贵州省林业局和省发改委申报了贵州省黔东南州沅江源区(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贵州省黔东南州沅江源区(西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两个项目属于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涉及黔东南州黄平等13个县(市)。2022年、2023年,项目共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4.61亿元,建设内容为退化林修复58.16万亩、封山育林6.8万亩、小型水利水保设施1531处。

黄平县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沅江源区(西部)石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标段之一。项目获批后,黄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全力调度推进。目前,两项目建设内容及任务已全部完成,项目完成率达100%。

“岩门司村的退化林修复项目,是农历正月初五开始动工的,4月中下旬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这个区域没有采伐,都是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整地、植苗,主要种植的是刺槐和少量柏木,每亩补植20—50株。”项目建设负责人李应松说。

在岩门司村项目建设点,今年春天才种下的刺槐苗长势良好,雨水浇灌后,每株苗木都萌发出嫩绿枝丫。为了保证树苗成活率,黄平县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在每株树苗下施0.5公斤肥料,定植之后还要覆盖可降解防草布,以起到防草、保水、保温的效果。项目建设单位还要后续抚育,确保建设一片、成活一片、修复一片。

爬到岩门司村项目建设点的山上,向远处眺望,目之所及的山体上,全是一排排整齐的防草布。“三五年之后,防草布降解了,小树苗也长成大槐树了,这里将不再是石漠化严重的荒山。那时,满山白色槐花,可以养蜂采蜜……”看到项目建设的成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赞叹。

在黄平县新州镇晒金石村,小型水利水保设施项目2022年已完成。8个30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坐落在林间,可以为区域内50余亩国家储备林建设保障性苗圃基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还可作为森林消防应急使用,保护附近700余亩森林安全。

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黄平县不仅增加了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增强了蓄水保土能力,提高了全县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有力促进了当地百姓增收。

2023年建设项目覆盖谷陇、新州等6个乡镇,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总投资中1409万元直接用于劳务投资,提供灵活就业岗位4425个,实现人均增收3200元,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态、生产、生活条件。

2022年度建设任务已于2023年底全面完成,目前陆续开展完工验收和初步验收工作。2023年度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展完工验收。

省林业局副局长向守都表示,黄平县抢抓今年春季造林时节,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3.2万亩石漠化治理林草项目,项目完成率达到100%,苗木目前成活率达到95%,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黔东南州2023年度沅江源区(西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项目黄平标段的建设任务。黔东南州各级各部门紧密协作,确保了各县(市)顺利推进项目建设,为全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作了良好示范。希望全省各项目承建主体以黔东南州和黄平县的工作举措为借鉴,切实抓好责任落实,抓好项目跟踪调度、要素保障和谋划储备,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进度。(赵恒)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