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屏边: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立足森林资源优势,以“林长制”促“林长治”,聚焦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资源调查、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image.png

以自然保护地监管为牵引,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以“林长制”为契机,积极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编制完成《屏边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及林业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规范使用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系统。目前,屏边县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4个,保护地面积26.92万亩,占县国土面积的12.3%

以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为重点,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依托“林长制”,建立“林长+检察长+森林警长”协作长效机制,全力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各级林长紧紧抓住“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时机,广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保护常识等,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近年来,屏边县通过野外相机多次拍摄到倭蜂猴、白鹇、凹甲陆龟等多种珍贵动物的踪影。其中,一度消失的灰孔雀雉、密棘髭蟾生物种群再度被发现,发现姬蛙科一个新属记录和一个物种新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95%

以摸清底数为基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

  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的要求,依托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设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在全县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动态管控松材线虫等主要外来入侵物种。2023年完成森林、草原、湿地踏查覆盖面积30.58万亩,占总面积14.0%,开展样地调查2607个,共布设种植资源调查样线39条,收集保存资源登记12份,野外资源调查物种1007种,采集省级重点普查名单中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垂序商陆等入侵生物标本种类共837套。全面摸清了有害生物发生的范围、面积,为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夯实了基础。

以生态保护修复为路径,着力提升国土绿化水平

  科学划定造林种草绿化用地,实施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2023年累计完成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0.7万亩,营造林3.5万亩以上,种草改良7000亩。积极推进2023年度屏边县滇东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完成油茶种植1003.8亩。开通“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通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2023年度全民义务植树33万余株,完成2100亩“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截至2023年底,屏边县森林覆盖率达68.3%,较2017年增加了10.73%

以公众参与为抓手,深化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

  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等大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通过“村村响”、公众号等线上宣传和走村入户、摆摊设点等线下宣传方式相结合,增强公众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对误捕、受伤、受困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行及时救治和放生,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参与。围绕“呵护美好呼吸 珍爱每片湿地”主题,举办湿地宣传培训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营造全社会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来源: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