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生机勃勃?不妨“种”森林吧

2024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城市生物多样性被列入27个优先行动之一,《行动计划》指出,“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城市建设,到203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初步建立,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蓝绿空间面积、质量和连通性大幅提高。”

image.png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提出的新形势下,经济快速发展中被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城市,如何提升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绿色指数和生态功能?建设城市森林是重要手段。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成,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办的绿螺讲堂上,以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分享了如何通过生态链的城市森林建设,去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

重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障城市系统健康稳定

提到生物多样性,人们脑海中首先闪现的是野生景观中的原始自然环境,很少将其与被钢筋混泥土浇筑的城市挂钩。王成研究员表示,单纯的关注自然生态系统里面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积极的办法——关注在我们身边的城市生物多样性。

作为人与其他生物共同的栖居地,城市营造了不同于自然生态的独特生境。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除了人工的一些生态系统,还有森林、绿地、湿地这些绿色空间嵌入后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它们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一些城市拥有丰富的本土生物多样性,还有一些城市是迁徙物种重要的中转栖息地。我们应该在构建人类宜居环境的基础上,保护我们的动物邻居,维系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那城市生物多样性有何不同呢?《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COP15)指出,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城市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具有生态系统单一且脆弱、物种组合结构简化且趋于同质化、物种遗传变异趋向“同步城市化”的特点。

重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有何意义?王成表示,重视城市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障城市系统健康稳定。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感受是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它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果城市中没有绿色植物,那么雾霾、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将很难解决。”王成表示,需注意的是,与自然界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同,通过人工营造恢复的城市森林和绿地要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来建设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植被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还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多种需求和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和享受美好生活。比如:我们居住在城市环境中,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植物景观来净化空气、滞尘降噪、改良土壤、美化环境……满足改善城市环境的多种功能需求。而且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和搭配植物,降低城市植物及花粉的致敏性,维护居民身心健康。

此外,重视城市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利于恢复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生态系统连通性和健康性。王成表示,目前,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是生境破碎化和岛屿化问题严重。从大尺度来看,城市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来说是一个风险、屏障区。所以,恢复地区本身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在城市建设中,预留、建设生态廊道是解决生境破碎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补齐生态断点,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和生物多样性

城市土地扩张,剩余的自然斑块、恢复的生态系统和管理的绿色空间变得越来越重要。

王成认为当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补齐城市化地区的生态断点——可以基于生态链的城市森林建设去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破碎化、人工营造恢复的城市森林绿地要为生物提供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是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发挥的基础。

具体实施路径方面,王成建议有以下几种路径:要为生物提供足够的空间,保护和增加城市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总量。这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的基础,也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础。

要为生物提供可吃的食物来源,注意增加生物多样性树种的使用。“重点增加为动物、昆虫、鸟类提供食物、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支撑树种。”王成表示,他们调研发现,坚持乡土树种为主绿化,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之一。这个过程的核心是研究、建立、维持城市绿地森林中植物与动物与昆虫之间的食物、生境关系,也就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对植物来说,需要能够为目标动物、昆虫提供食物和生境,而乡土树种能为本地生物提高安全可靠的食物来源和生境条件。”

要为生物提供稳定的家园,培育近自然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高近自然林比重和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可以为生物提供稳定的栖息地和庇护所。”王成表示,与城市中人工营造的森林植物景观不同,自然林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自维持能力好,为各类生物提供了生境条件,因此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承载力。可以通过“自然林+公园林划定的自然保护带+人工林的近自然化”去提高城市森林的自然度。

要为生物提供可繁殖栖息的避难所,可以在城市公园绿地中寻找足够低干扰区面积设立自然保护带,为鸟类、昆虫、小动物留有不被打扰的繁殖栖息地空间。据王成介绍,目前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已做相关考虑。如:《北京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就有提到,“加强绿隔公园分级分类管理,有条件的实行10%自然带。”

image.png

要为生物提供可迁徙的生物廊道,可以在生态源地与生物廊道间设立生态廊道为鸟类、昆虫、小动物提供更大的迁徙空间,促进基因交流。王成表示,居民区、高速公路的切割,造成自然生境的破碎化,许多地方成为生态孤岛。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总量适宜、分布均衡的稳定生物栖息地,又要有互联互通的生物廊道,可以建立以河流廊道为主的生物廊道。

最后,还要有长期产权空间,培育长寿稳定的城市森林,增强生物多样性承载力。为鸟类、昆虫、小动物提供长期稳定的栖息地。

总体来讲,鉴于城市化地区绿色生态空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中功能特殊,承担者栖息地、暂歇地等多种生态功能,对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也是区域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环节。

王成建议,从城市自身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考虑,要联通生态廊道,适度增加自然保护小区,基于生态关系建立森林湿地,提高生物多样性承载力,保持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承载力。从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和区域生物多样性考虑,通过城市森林建设,保护好大尺度迁徙、活动的鸟类、动物繁殖地、越冬地和驿站歇脚地,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支撑力。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