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养海 青岛西海岸新区铺展蓝色画卷

海洋环境保护关乎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未来。把海洋生态保护好,才能实现蓝色国土的永续利用。

青岛西海岸新区有着309公里的绵长海岸线,超过两倍于陆地的5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这是新区引以为傲的资源禀赋,也是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双碳”战略之下,西海岸新区坚持生态养海,扎实开展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实施海洋碳汇工程,统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全面促进海洋绿色低碳发展。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新区日益深入人心,海天相接处,西海岸蓝碳经济正蓬勃发展。

image.png

先行先试 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约93%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海洋中并在海洋中循环。相对于陆地森林固定的林业碳汇——“绿碳”而言,海洋碳汇被称为“蓝碳”。今年11日起,我国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国家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发展蓝碳,西海岸新区优势何在?又如何“碳”路向前?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勇担“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国家使命,先行先试,开展海洋碳汇标准体系研究,探索建立陆海统筹的增汇模式,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

去年8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全国23个市、区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西海岸新区名列其中,成为全省唯一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

什么是气候投融资?202112月,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首次对气候投融资作出定义: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唐岛湾湿地碳汇贷为例。经过专业测评,占地1802公顷的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固碳能力近20万吨,累计可减少二氧化碳碳排放量72万吨。这些减排量经国家核证后,就可以拿到碳市场进行交易。

以这样的好气候作为质押,唐岛湾湿地的运营管理方——青岛西海岸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拿到了一笔2000万元的低息贷款。这笔碳汇贷,以银行“受托支付”方式专项用于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提升工程。

如今,西海岸新区正勇当蓝色“碳”路先锋:连续两年在北京举办中欧气候投融资暨ESG国际合作会议、中欧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获批建设国内首家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全国首家自然碳汇研究院落地;中德生态园建设成为国家园区的“低碳范本”,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解决方案和重要示范;今年将举办中欧环境与气候青岛论坛,打造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的新平台……在国家“双碳”战略大局中展现新区担当。

协同推进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文旅市场火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被深度唤醒。

岛上海拔最高的民宿“渔笙·无忧”端午假期一房难求。“我在岛上已经住了36年,2000年开了岛上第一家渔家乐,现在‘渔笙·无忧’也已经经营了3年。咱灵山岛被评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以后游客会越来越多。”在民宿负责人孙洪玉看来,自家生意越来越好,得益于灵山岛越来越响亮的绿色“招牌”。

2021年,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核算结果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得到权威部门认证的自主负碳区域,成为探索零碳乃至负碳发展道路的典范。

成为“负碳海岛”不是件容易事儿:实施煤改电、控制燃油车增量、动态清理燃油车存量,在岛内进行山羊清理、继续退耕还林……其中,孙洪玉就主动清理了家里的600余只山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生态建设永无止境。

目前,2023年青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该项目位于灵山岛,为2023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项目秉承“陆海统筹、生态优先、顺应自然、协调共享”的理念,将打造“海蓝、岸绿、滩净、岛美”的海岛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

无独有偶。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的理念,落实“双碳”行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实现全新跃升:

持续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累计清理岸线137公里,修建蓝湾慢行系统及视觉通廊78公里;

完善“河长制”“湾长制”等长效机制,落实好海洋生态红线监管制度,试点开展“海上环卫”,灵山湾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高水平编制海岸带及海岛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海域及海岛精细化管理,开辟海岛旅游线路,构建“山海岛”一体化的扇形海岛旅游圈;

……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变,生态之变折射发展之变。西海岸新区正积极探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海洋碳汇能力提升的新模式,推动西海岸蓝碳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耕海牧渔 “蓝色粮仓”更加丰盈

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在海洋中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碳汇功能,海洋牧场是碳汇渔业的主要方式。

2009年起,新区开始规模化建设海洋牧场。近年来,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海洋渔业绿色生态发展先进模式,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区紧抓这一发展机遇期,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和科技支撑相结合,鼓励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目前,新区已建设海洋牧场23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处,全区海洋牧场用海总面积10097.6668公顷,形成了竹岔岛-灵山湾-斋堂岛沿线海域青岛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投放各类人工鱼礁110万空方以上。全区海洋牧场用海总面积分别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总数的76.2%23.9%9.5%,成为全国县(区、市)级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海洋牧场的建设更加强调绿色养殖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在增加渔业资源的同时,海上休闲观光、海洋科普探秘、海上文化传播等也都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新区还放牧深远海,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蓝色粮仓”;深入推进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生态渔港;积极培育渔业品牌,讲好西海岸渔业故事,发布全省首个海洋渔业区域公用品牌“灵琅八鲜”,上线“耕海记”等系列宣传产品20余次,将“品牌故事”和“海洋文化”融为一体……

碧海蓝天是西海岸新区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发展好蓝碳,既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具体实践,也是探索“两山”理论实现路径的创新举措。

即将召开的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上,2023国际蓝碳论坛将以“蓝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赋能,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为主题,探讨海洋碳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海洋碳汇相关政策和技术、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

西海岸新区的“蓝色‘碳’路故事”将更加丰盈、令人期待。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