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治沙一线 荒漠又见新绿

新年伊始,北国寒冬。内蒙古鄂尔多斯仍在进行覆雪飞播撒播试验,依旧鏖战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一线。

image.png

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创绿者”和“优等生”,202366日以来,鄂尔多斯勇于担当,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取得日均治沙1万亩的骄人成绩,用心用情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攻坚战以来,鄂尔多斯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94.48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32%,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5%

“沙”:高位推动 措施有精度

鄂尔多斯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坚决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主线,统筹治山、治水、治沙,多元融合,争创国家生态治理典范。

多元融合,协同治理。制定《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歼灭毛乌素沙地、系统治理“十大孔兑”等重点难点,把荒漠化治理、防沙治沙与水土流失治理、矿山修复治理、农田提质增效、河湖湿地保护修复等紧密结合、协同治理。

政策联动,锚定框架。出台《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措施》《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推进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方位资金统筹、农牧民以工代赈、国企建管一体等一揽子提质增效,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

联防联治,凝聚合力。加强区域协同,倡议并成功举办4514旗县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协调推进会,签署跨行政区域荒漠化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位于毛乌素沙地境内蒙古陕西界和内蒙古宁夏界的乌审旗、鄂旗、鄂前旗和榆林、盐池等地同向发力,全面启动临界区域“防风阻沙带”建设。

“绿”:科学谋划 执行有力度

因害设防,精准防治。坚定落实“四水四定”原则,聚焦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集中推进“消灭东段、南部围堵、西部封禁、北缘锁边、中部切割”治理,重点建设“一段三带两区”;聚焦毛乌素沙地“沙湿交错”的现状,集中推进“东部提质、南部兴沙、西部阻隔、北部巩固”治理,重点建设“一廊两带三区”,歼灭尚存的369万亩裸露沙地。聚焦水沙关系调节“牛鼻子”,通过上中下游协同、风沙水沙联治方式,推进“十大孔兑”全流域治理。

集中攻坚,打造样板。集中连片实施库布其沙漠东段300万亩沙区歼灭治理、库布其北缘420公里防沙护河锁边林草带、库布其沙漠200公里“光伏长城”、毛乌素上风口130公里阻隔带及周边裸沙治理、毛乌素下风口145公里阻沙带及周边裸沙治理等标志性工程,打造防沙治沙鄂尔多斯样板。

制度保障,做优做实。在自治区率先建立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市、旗、乡、村四级林长3233人,实现林草管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制定印发《鄂尔多斯市林草执法监管工作方案》,2023年以来,累计查办破坏林地草原违法330起、移交公安机关39起。

“蓝”:科技引领 治沙有高度

光伏“蓝”赋能生态“绿”。依托沙漠沙地充足的光能资源,着力打造一条治理沙漠、保护黄河、绿能替代的200公里“光伏长城”。达拉特旗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等18个光伏治沙项目实现并网,总装机规模204万千瓦。同时探索板上发电、板下修复的“草光互补”模式,带动种植、养殖、中药材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打造荒漠化防治创新平台。启动建设鄂尔多斯国际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打造高端智库,申报实施智能灌木平茬机械、智能网格立式沙障铺设机械、植树机器人、无人机飞播等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先后成立库布其沙漠研究院、毛乌素沙地科创中心等一系列科技示范中心,全面提升技术研发输出、成果孵化转化水平。

“金”:政策发力 致富有温度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建设鄂尔多斯柠条产业发展中心,加强沙棘、苹果等优势生态经济林建设,发展肉苁蓉、文冠果等特色产业。2023年以来,全市完成柠条种植119万亩,沙棘林建设改造14万亩。林草合作社、生态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有40多家,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达65亿元,同比增长23%

完善政策,强化奖补。建立和落实多元化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逐步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全市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总面积9272.2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892万亩,森林草原保险累计参保面积达到3.6亿亩。

多点发力,激发热情。持续完善以补代造、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等激励政策,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利益联结机制。明确攻坚项目采用以工代赈形式的资金比例不低于60%2023年实施项目以工代赈资金达5.54亿元,参与人数达1.09万人。

鄂尔多斯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努力为把祖国北疆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