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人进沙退保绿洲

image.png

精心管护促生长

走进四方墩生态林基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13个绿色大字,格外醒目。连片成带的梭梭林迎风挺立,吐翠绽绿,如同沙漠卫士守护着附近的村庄和农田。

位于民勤县昌宁镇西北方向的四方墩生态林基地,与巴丹吉林沙漠的东侵部分按壤,区域内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戈壁纵横交错,是民勤五大风沙口之一。

红砂岗林业工作区站站长杜为成介绍:三分造,七分管,林木管护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民勤县加强林区树木管护力度。15.8万亩新建人工林已浇水3次,用车(水罐车)21750台次,用工量达8.7万人次。定期开展林区巡护和病、鼠害防治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此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林长制工作,切实筑牢林区资源安全屏障。

战风斗沙保绿洲

617日,是第29"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当天,民勤县昌宁镇干部群众扛起铁锹挺进四方墩生态林基地,开沟、铺草、埋压、整格,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铺设防风固沙草方格。

见到许梅香时,她正和同伴一起为梭梭苗浇水。随着运水车缓缓前行,汨汩清水不断喷出,一个个树窝都被灌满了水。今年47岁的许梅香是昌宁镇昌宁村村民。从她记事起,父老乡亲们抗击风沙的脚步就从未停歇过。

每年春秋两季压沙,春季大规模植树造林,夏秋季树苗浇水、修剪、管护,我们都全程参与。已成为治沙造林行家里手的许梅香告诉记者随着梭梭林面积逐步扩大,过去四方墩一带光秃秃的沙地,

image.png

如今都变成了生机盘然的绿洲,越来越多的农田得到了保护。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1950年春天,民勤县拉开了抗击风沙的帷幕。70多年来,民勤人民坚持不解与风沙抗争,开展了大规模的压沙造林行动,先后涌现出全国治沙模范薛万祥、治沙英雄石述柱、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马俊河等先进典型,锻造形成了勒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

近年来,在积极开展大规模义务压沙造林的同时,民勤县不断探索创新治沙造林多元投入机制,培育发展互联网+”、众等治沙、义务认领治沙等公益治沙平台,建立四方墩飞蚂蚁等公益林基地26个吸引全国各地志愿者义务治沙造林10万亩,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荣获首批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值树"基地称号,民勤成为全国重要的防沙治沙宣传教育基地。

持之以恒筑屏障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民勤县按照绿洲外围封禁保护、沿沙区域治沙造林、绿洲内部综合治理的思路,不断创新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大规模压沙造林和国土绿化行动。坚持系统治理、规模推进,稳步建立了阻、固、封相结合的防沙阻沙防护林带,全力构筑绿洲生态安全屏障。

民勤县强化科技支掉,积极与中国林科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广草方格沙障+落水栽植沙生植物”“工程固沙+退化林修复等治理模式,在青土湖、老虎口

等区域建成防沙治沙示范区9个。

一手抓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手抓林木植被资源保护。近年来,民勤县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符台当地实际的政策和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承包治理沙漠、发展沙产业,建立健全林木管护网络体系和护林组织,形成专业和民间相结合的护林网络体系。

三北工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民勤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我至目前,民勤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其中压沙造林10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在408公里的风

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现在的18.28%。青土湖、老虎口、龙王庙、西大河等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全县长期存在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逼制。

下一步,民勤县将依托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稳步扩大绿化面积,突出抓好沙区植被保护、防沙治沙成果巩固、造林绿化提质增效、林草产业培育等工作,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民勤力量。

来源:民勤县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