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擦亮生态底色 绘制绿水青山新画卷

云雾萦绕、山峦叠翠、绿树成荫……金秋十月,德昌大地生机盎然,美画如景。绿色,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德昌久久为功的潜心守护。

image.png

近年来,德昌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不断筑牢生态建设屏障,奋力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厚植最美生态底色

持续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村庄绿化率是德昌县践行绿色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的重要举措。2020年来,通过全民义务植树、江河渠系绿化、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等林业绿化与建设项目,不断为生态持续添绿,助推乡村振兴。

乐跃镇高丰村地处安宁河谷,距县城1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当地群众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大力发展枇杷产业,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枇杷种植面积已达1.10万亩,年产量7500吨,产值1.5亿元以上,在为青山添绿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以水果产业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之路。

我们这里风景好,阳光好,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枇杷。高丰村党总支书记杨再平说。

永郎镇蒲坝村新河沟,20235月栽植的紫薇树、樱花树、蓝花楹迎风挺立,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县林草局分管负责人介绍说,自2020年来,全县累计完成营造林4.39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69.66万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1.27万亩,完成草原生态修复5.2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村庄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乡镇2个、森林康养基地2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7.0%

好山好水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德昌县依托生态优势,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积极融入攀西文旅经济带和安宁河农文旅生态长廊建设,力争在35年内,打造34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生态旅游康养基地,聚力打造绿水青山金名片

强化资源保护管理 守护林业生态安全

三分造林,七分管林。2021年来,德昌县全面实施林长制工作,不断提升护林员巡护能力以及森林管护水平等,确保守护好德昌县的金山银山

走进麻栗镇阿月村蒋家山,只见26公里长的森林防火通道上安装了20套视频监控设备,55个钢制消防水池和1个钢质水池集群布设在防火通道两侧。瞭望台上悬挂着醒目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护林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可视范围内的情况,时刻提高警惕,落实安全责任,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为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这件大事,德昌县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足绣花功夫。据了解,为守护好绿水青山,全县高标准建成防火通道3133.89公里,安装森防钢制蓄水池4226个,建成防火检查卡点36个、瞭望哨30个、防火前置点61个;建成县、乡、村三级扑火队伍811510人,其中县级专业扑火队1130人,半专业扑火队12360人,村初期火情处置小组681020人。

同时,通过为县、乡、村、组四级林长分别划分责任区域,全面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林长工作体系。目前,共设立县级林长33名,乡镇(街道)级林长119名,村(社区)级林长533名、监督员80名、护林护草员146名,村民小组林长522名,国有林单位林长9名、区块林长100名,确定成员单位29个,划分森林草原资源责任网格622个,设立林长公示牌80块。各级林长履职尽责,累计开展巡林86000余人次,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发挥绿色生态优势 让青山变金山银山

林业产业,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德昌县紧紧围绕“1X林业生态产业、生态政策补偿、林下种养殖,优先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统计,近年来,县林草局先后组织全县12个乡镇(街道)实施核桃嫁接改良25.49万亩,建成州级核桃现代林业园区1个,万亩产业示范基地3个,核桃重点村(社)22个,核桃专业合作社8个。

群英板栗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德云紫衣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省级专业合作社;德昌群英板栗德昌德云紫衣核桃成功申报四川省著名商标。

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2023年,县林草局结合县域内生态优势以及丰富的林地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000亩,项目涉及3个镇、2个街道办的8个村,共计94个小班,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续断、黄精、白芨、重楼等中药材。

林下种植中药材,对土壤进行耕作,可以改良土壤肥力,改善林分条件,提升森林质量,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实现了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县林草局产业科技股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20192021年,德昌县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8.59亿元,年均增长11.85个百分点,林农人均从林业和草原上获得收入5061元,年均增加6个百分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德昌,一幅生态美、林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