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续经营全面促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
森林资源面积大、质量不高,森林树种树龄结构不尽合理,单位面积蓄积量少等,是我国森林经营面临的一大挑战。
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但要增加森林面积,还要科学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以提高森林质量。森林可持续经营,可以有效增加森林蓄积、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提高林产品供给能力等,并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整体强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2020年,在整合各类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的基础上,国家林草局启动森林经营试点工作。《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也已印发。通过试点,旨在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探索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和森林类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和技术标准,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保障,创新管理和投入机制,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落地扎根。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随着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我国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双增长”。2021年,我国森林面积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24.02%。
目前,我国林草生态建设已迎来科学绿化与提质增效增汇“并重”的历史新阶段,亟须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发展、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增强森林碳汇能力等,持续增总量、提质量,全面促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
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迫在眉睫
在我国,森林质量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且较为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天然林过度采伐,次生林、多代萌生矮林比例增加,缺乏原真性和目的树种;同时,由于以往营造林重造轻管、重数量轻质量,各地森林经营工作累积了大量历史欠账,导致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结构不合理、中幼林面积占比过高等,森林经营现状差强人意。
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必须正视相关问题。
国土绿化空间不足。国土“三调”结果显示,现有可用于造林地块大部分是坡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三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成林,扩大森林面积正遇到“天花板”,空间更加有限。
森林质量明显存在短板。我国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95.02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林地生产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全国中幼林19.1亿亩,占乔木林总面积63.7%,每公顷蓄积仅66.16立方米,提升森林质量、增效增汇潜力巨大。
因此,把提高森林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努力提高森林质量,及时将大规模国土绿化重点从注重增加森林面积转向面积和质量并重,带动整个林草工作提质量、上水平,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意义深远
全面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保持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不断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和林产品供给能力,是森林科学经营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生态、气候、粮油、能源、供应链等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的重大具体行动,具有多重深远意义。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净化空气、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面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优化调整林分结构,持续改善林内环境,科学修复退化林分,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将有力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容量。
我国是木材及木制品生产、消费大国,近年来国内木材产量不断增加,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我国,乔木树种多达2000余种,核桃、油茶、油橄榄、文冠果等木本油料树种多样,板栗、枣、苹果、柑橘等经济林果树种丰富,林下参、林下菌、林下药等林下经济产业形态极为多样。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积极培育珍贵树种,发展大径材、向森林要木材,发展林下经济、向森林要粮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餐桌食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功探索更多样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
山区占我国国土总面积近70%,有5亿多农民生活在山区,林业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南方集体林区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40%来自林业。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压力增大,集体山林也迫切需要科学管理和集约经营。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可以实现林农属地就业创业增收和森林财富持续增长,把山区林区巨大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社会优势,让广大林农实实在在分享到林业改革发展红利。
我国人工林面积13.2亿亩,据粗略估算,可以额外增加碳储量1.2亿吨。我国森林面积34.65亿亩,中幼林约占2/3,中幼林生长快、固碳增汇功能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巨大。全面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持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和碳汇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抉择。
显然,新时代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势在必行。
全面推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均明确强调,要加强森林保护发展、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我国森林经营制度架构初步建成,森林资源总量质量持续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不断优化,森林经营惠民功能也不断显现。
近年来,为破解政策、投入等制度机制难题,国家林草局持续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等试点示范建设,推广近自然经营、多功能经营,成功打造了河北塞罕坝木兰围场国有林场近自然全林经营模式、吉林汪清林业局采育林经营模式等典型。木兰围场林分蓄积生长率提高19.5%,汪清实现森林蓄积超越3个“3000万”,广西七坡林场、黄冕林场桉树每亩出材量17立方米以上、产值超万元。
森林可持续经营成效已得到持续显现。2020年,我国主要林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商品材产量1.0亿立方米,大径竹材产量32.4亿根,干鲜果品、木本油料、森林粮食产量1.9亿吨,林草产业总产值达8.2万亿元。通过实施“双重”规划、以工代赈、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林场职工工资提高了1.5倍,精准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新时期,瞄准提高森林质量主攻方向,要重点从深化森林经营管理改革、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森林生态系统、实施分区施策分类经营、严格落实森林经营规划方案、持续加大森林经营试点创新工作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开创森林可持续经营全新格局。
国家林草局已印发《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将着力打造一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试点示范单位,初步建立科学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制度,推动建立有效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决策机制,积极建立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保障机制,总结提炼多样化可复制推广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样板,探索国有林固碳增汇的经营模式。
面对增加森林面积面临“天花板”、提质增效增汇潜力巨大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持之以恒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坚持不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在较高水平上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就是筑牢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扩大经济发展环境容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森林可持续经营,开启森林资源提质增效的新时代。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