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
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区人民生活怎么样?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龙江大地,深入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的林场、乡村,实地考察调研。
第一站,总书记来到漠河林场自然林区。
9月6日下午,总书记沿着木栈道走进林场,察看自然林生长态势和林下作物展示,听取当地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及加强森林防火灭火情况介绍。
总书记叮嘱道:“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漠河林场原始森林
黑龙江是全国重点林区。早在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伊春考察调研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等情况。在上甘岭林业局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书记沿栈道察看原始红松林等珍贵乔木,听取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介绍,叮嘱“一定要把森林资源保护好”。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漠河林场,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最北的地方国营林场,现有职工140人,施业区总面积3.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92.7%。建场近70年来,漠河林场经历了林木采伐、抚育间伐、停伐保护和生态转型等历史阶段。
近年来,漠河林场所在的大兴安岭地区加快林场生态转型,依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听了总书记的嘱托,我们感觉到责任重大。守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这也是我们的根和魂。”“作为一名基层林业工作者,能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很受鼓舞,今后一定要好好干!”回想起总书记现场的勉励,当地干部群众难掩激动。
△2023年1月,漠河林场数十名职工自发组成的森林抚育队伍,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作业。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增绿护林,关系的不仅是生态,也有百姓的幸福生活。
漠河林场约2公里外,依傍于兴安林海、龙江之源,坐落着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北极村。
9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总书记说:“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1999年更为现名。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在守护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上,北极村积极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2015年,北极村正式获评国家5A级景区。“最北邮局”“最北供销社”“最北饺子馆”等各种以“北”为名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因北而兴”的北极村,不断完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在野生浆果采集、寒地中药材种植及寒地试车等产业带动下,“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北极村从人迹罕至的边陲小村发展成为如今人声鼎沸的旅游胜地,民宿和餐饮机构超过200家,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3.1万元。
在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习近平总书记向乡亲们了解当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推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情况。
“北极村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状况好,看了很高兴。”总书记叮嘱大家,把大兴安岭森林护好,旅游业才有吸引力。
离开小院时,他亲切地对道路两旁热情欢送的老乡说,北极村前景可期。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在北方,一条“绿色长城”,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今年6月6日,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
“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总书记久久端详着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感慨道。
45年筚路蓝缕,“三北”工程建设进入到“啃硬骨头”阶段。深入调研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为建设指明方向——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总书记来的时候,沙枣正开花呢,闻见可香了。”提及3个多月前总书记来林场考察,场长杜文化印象深刻。“林场正在谋划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种植肉苁蓉、枸杞,还可以养牛,牛粪还能给树木施肥。”林场的未来清晰可见。
△2023年6月5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一景。
生态问题,考验的是历史眼光和系统思维。对树、对林的保护,折射出一个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的沉甸甸承诺。
树的年轮里,镌刻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征程上,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中,时间的如椽大笔定会绘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壮丽篇章。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