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绿”并进 甘肃林长制全面见效

image.png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地域狭长,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补给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217月,甘肃出台《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总林长,其他省领导担任省级林长,14个省直部门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形成了共管、共建、共治的保护发展林草资源新格局。

两年来,甘肃省以为主线、以为核心、以为保障,以做好四绿文章为载体,全面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初步实现了从林长制林长治的转变,全省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取得新成效。

突出系统化,护绿筑屏障

目前,甘肃省五级林长制体系已全面建成,设立各级林长62288名,省级总林长签发总林长令4个,省市县三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近2000次,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各级林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一体保护治理。具体做法包括: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建立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地块;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两年来共查处涉林违法案件1020起,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熊猫、祁连山、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大熊猫、雪豹、红豆杉等旗舰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突出工程化,增绿扩总量

甘肃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系统谋划秦岭西段、陇中陇东地区、祁连山北麓等8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制定出台《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坚持以水定绿、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重点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坚决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实现了沙退人进、绿进沙退,涌现了以林业英雄郭万刚为代表的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的一面旗帜。全省完成造林871万亩,种草改良1282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678万亩,任务量居全国前列;平凉市成功创建为甘肃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敦煌西湖跻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突出产业化,用绿促发展

陇南核桃、花椒、油橄榄,陇东苹果,河西及沿黄地区红枣、葡萄、枸杞……近两年来,甘肃新建经济林生产基地102万亩,完成提质增效423万亩,推动优势布局,促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林草产业甘味品牌优势显现,13家林业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武都、秦安花椒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以生态聚合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突出多元化,活绿增动力

甘肃充分发挥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全省累计流转林地477万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01亿元;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3698个,认定登记家庭林场1248家。全省67个县区和单位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争取金融机构为全省林草发展授信450亿元,有效破解了林草建设投融资难题。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