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淮畔明珠 湿地之城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安徽省蚌埠市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秦岭淮河一线,古乃采珠之地,誉为珠城。这里是淮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一座显山露水的湿地之城。

image.png

13处湖泊璀璨其间,13条河道奔腾不息。如果说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纵横交错的河道港汊与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就是蚌埠的血脉,赋予这座湿地之城极为厚重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

湿地资源积淀丰厚

湿地是蚌埠的优势自然资源,全市拥有全长147公里的淮河干流,湿地总面积达到60790公顷。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处、湿地保护小区9处,湿地保护率达52.76%

鸟类资源是地区生态质量优劣的最佳试纸。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蚌埠这座湿地城市的独特魅力:以三汊河和沱湖两处省级重要湿地为例,随着生态持续改善,湿地鸟类现有249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安徽省级保护鸟类35种,特别是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种群数量近千只。

独特的地理条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蚌埠蓝绿交织、城湿共生的城市特征,绘就了一幅碧水悠悠、草木葱葱的湿地画卷。

湿地保护创新高效

草木繁茂,水清鱼肥,候鸟期至,无数的生命脉动诠释着湿地的美好。蚌埠立法在先,全局规划,从沱湖水体治理到淮河退网还湖,从检察公益林揭牌到靓淮河工程启动,大力度推进了湿地的系统保护和生态修复。

先后组织编制《蚌埠市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蚌埠市区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182030年)》,制定《蚌埠市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实施退网还湖工程1.41万公顷、退耕还湿工程1200公顷、生态补水39000万立方米,开展三汊河鸟类栖息地修复、怀远滨淮湿地修复、固镇环城湿地等多项重点修复工程。联合检察机关设立全省首家国家湿地检察公益生态修复基地,推行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等替代性修复方式,投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10余万元,增殖放流鳊鱼、草鱼、鲢鱼等10万余尾和螺蛳、贝类等底栖水生物300千克,补植复绿6000余株苗木。

湿地保护深入人心

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近年来,蚌埠联动全市4处宣教场馆、4所湿地自然学校,结合世界湿地日”“安徽湿地日等生态日,持续开展湿地保护和科普宣教活动,10余万志愿者参与其中,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湿地保护工作机制,汇聚起湿地保护强大合力。

依托良好的湿地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荷花节、兰花展等民俗节庆活动,以及观鸟、植物认知、自然笔记大赛等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湿地价值,增强服务功能。

漫步于淮河,碧水盈盈,岸绿景美。湿地入城、鸟儿入城,开门见绿、行路见荫,城与水相映、水与人相融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昭示着一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安徽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