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储林+碳汇”开发模式助力县域经济振兴发展

image.png

目前,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逐渐成为各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重在生态,生态发展主要在乡村。因此,建设和美乡村是高质量发展的保证,也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步骤。

国储林+碳汇作为重要的生态产品,在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双碳目标和保障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县域国储林+碳汇市场开发,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全⾯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践⾏习近平⽣态⽂明思想, 落实《⼗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科学指导和健康推进新时期国家储备林建设,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 全面推广县域国储林+碳汇的开发模式,可最大限度发挥林业资产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作为中国统筹治理乡村社会的基层行政组织,县域具有生态文明建设诸多禀赋优势,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场域,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县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主阵地,对中国的碳中和具有独特功能和贡献。

1.保护生态为本,“国储林+碳汇”实现绿色经济弯道超车

我国绝大多数县域主要以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而科学开发生态优势正是大多数县域实现绿色经济弯道超车的关键。

县级区域拥有具有固碳功能的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是达成碳中和的重要区域,是连结城市与农村的重要节点,必须重视县域国储林+碳汇市场建设和开发。

image.png

从这个角度看,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担负中国碳中和的重要功能。提高国储林+碳汇增量,重视草原、农业碳汇。西部地区森林面积近15亿亩,森林覆盖率为14.9%;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面积居世界第二,占国土面积的41%,其中西部地区有草原面积47.7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近90%。森林碳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有碳汇交易,然而草原碳汇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另外,农业碳汇,尤其是有机农业碳汇在西部地区发展也有很大的潜力。

(一)发展绿色经济,第一原则是保护和利用好生态。

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森林资源管得住、管得好,村民不砍树也能致富。同时制定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所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深入实施林长制、河(湖)长制、路(街)长制,恪守生态、耕地、水资源三条红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废气、工业和城镇污水、矿山开采、土壤环境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县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与国家双碳及国储林建设目标任务高度契合,通过依托县域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重整自然资源禀赋,加强林地建设,例如扩大森林绿地面积以培育并充分发挥森林的储林储碳双重作用。

从生态治理的角度做好国储林+碳汇的建设管理、国储林的轮伐规划、混交林的设计、林下经济及配套产业的发展、林业碳汇开发利用,组织实施森林固碳建设,开展全县林业碳汇、碳储量及年固碳量等重要数据的监测、统计、发布和登记确权等工作。不断提升森林碳储量和储林量,提升林业碳汇和国储林供给能力,通过上下贯通联动的智慧林业管理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两山转化、森林资源实现多途径测量变现。

除此之外,合理开发县域国储林+碳汇也将成为新的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构建林业碳汇的开发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

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推动生态价值转换,探索建立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国储林+碳汇建设与当地旅游区打造相结合,形成国储林、碳汇林和景观林的合理搭配,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医疗康养圣地。生态价值成为县域之间缩小差距,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也是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直接价值体现。

(二)创造乡村绿色新财源

国储林+碳汇开发有利于创造乡村绿色新财源。实践证明,植树造林、保护建设草原、治理沙漠,就是在绿色新财源。绿色植被增加后,增加的森林和碳汇可以通过木材的轮伐、林下经济和碳交易、排放权交易,实现碳平衡,助力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也扩大了乡村碳汇资源增量,促进生态经济和高质量发展。

2.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探索零碳园区建设

当前县域地区的工业污染成为了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质量。

除了工业、制造业对县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外,作为绝大多数县域主要产业的农业发展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

伴随着企业入园的趋势,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大多都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承担了密集的工业生产活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年发布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总量的31%,工业园区未来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3.搭建绿色发展平台,打通生态经济上下游

从国家到地方,都明确指引和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并充分发挥其市场化融资职能,支持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扶持绿色基金,鼓励社会参与。通过加强对地区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沙漠等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科学监测,获取生态系统碳汇数据,摸清碳汇家底,提出增加碳汇的具体办法举措。建立碳汇基金,扶持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选择绿色产业项目投资和开发,鼓励商业银行发展碳汇金融业务等,获得金融创新机会。

县域生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平台公司的构建,以平台公司为载体,县域层面的国储林+碳汇开发才有了确切的抓手。

一方面,以区县级平台公司为运作主体可以发挥国有资本的规模效益和带动效益;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区县级平台公司在国储林+碳汇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做大做强,通过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后期的综合运营,有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市场化融资能力,进一步反哺县域经济建设。

20211228日,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在浙江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首期竹林碳汇收储规模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达7230.79万元。

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的母公司——县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农业银行安吉县支行、安吉农商银行、农发行安吉支行、工商银行安吉支行签署10亿元的意向授信协议。4家银行机构共向县城投集团提供碳汇收储贷意向授信40亿元。这就是平台公司带来的作用,与此同时平台公司也发挥着打通碳汇经济的上下游的桥梁作用。

通过开辟联动的资源资产化-资产交易化-交易持续化三大路径:通过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农业碳汇,协同撬动资源资产化;通过交易绿色碳汇,推动资产交易化;通过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撑交易持续化。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同步通过打造一体化的碳汇交易平台,将提供农业、森林、海洋碳汇开发、测算、交易、登记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碳交易产品。

在满足本地的排污企业,帮助高碳企业以合理价格消纳减排指标的同时,与国资平台合作对现有的碳汇资源进行收储,起到运营服务,将碳汇资源进行集中式的开发与运营。

国储林+碳汇经济的打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特色与发展基础,科学制定方案,走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探索碳汇经济的新路。

来源:林草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