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土地变身“绿海洋” 母亲河成“幸福河”

image.png

九曲黄河从府谷县墙头村入陕,一路向南,流经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在西岳华山脚下的潼关调头东去,绵延达719公里,流域面积占到陕西国土面积的65%与曾经相比,黄河流域陕西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土高原已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黄河中游陕西段总体水质优,同比提升一个等级。

在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今天的三秦大地,黄河流域绿意更浓,大美湿地星罗棋布,沿黄经济蒸蒸日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已不再是曾经的黄土高坡,而是满目新绿的希望田野,这条流经陕西的母亲河也成为造福三秦人民的幸福河

治一方水土,守一河碧水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亿吨。黄土高原曾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而今,经过几代陕西人的不懈努力,黄河流域的主色调已由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年均入黄泥沙量从2000年之前的8亿多吨降至2021年的2.7亿吨。2022年陕西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更是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流域水质达到历史最优。

以前黄河滩的风一吹,沙子扑面而来。从黄河里舀碗水,半碗是水,半碗是沙。在老一辈的宜川人眼里,家乡的记忆是黄河、黄土、黄山,如今的宜川,处处青山美景。

处于黄河中游的宜川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区域植被覆盖度低、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树木栽植和成活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宜川县不断对黄河沿岸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黄河沿岸造林绿化工作,通过造林绿化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累计在黄河沿岸山体造林3.5万亩,造林成活率从以前的40%提高到了现在的90%以上,实现了宜川区域在卫星版图上由黄变绿的治理效果,生态环境总体好转。

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曾经最为严重的延安吴起县,早在1998年,就推行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舍饲养羊等政策,现在当地林草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73%,土壤年侵蚀模数由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0.53万吨。漫天黄沙、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从生存艰难的穷山恶水到村美民富的绿水青山,吴起用了20多年时间,也为陕西黄河治理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在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干流全长719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米,是黄河流域的心脏地带,也是黄土高原之芯所在,陕西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治理对全省乃至全国十分重要。

我们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省级各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在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排污管控、农业面源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全省黄河流域水质改善。同时,牢牢把好考核指挥棒,压实各市(区)水质目标考核任务,督促地方政府紧盯目标,多管齐下,多点发力,区域水质明显改善。其中,渭南市、延安市、铜川市、榆林市在2022年水质改善幅度位列全国339个城市中的第33位、37位、39位、58位。陕西省将在黄河流域整体划分为65个流域治理区块,实现精准把脉,分段治污,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同时,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调查工作,并推进水资源再生利用,延安市、榆林市入选第一批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造典型示范。还通过在线监测、环保督察等手段,督促各市(区)实施《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黄河流域105座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比2021年新增25座,改造完成率97.2%

在以上措施的推动下,2022年陕西省黄河流域水质全面改善,水质状况位列黄河中游4省区第1位,优良水体断面好于黄河流域9省区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生态保障。

造片片新绿,护座座青山

爷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吴堡县的蒋水清说道,她祖籍上海,爷爷蒋维礼是上海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当年为了支边,从黄浦江边来到黄河岸边,在县城的中学任教。我爷爷来到陕西,第一次看到波涛汹涌、浑浊不清的黄河水,很是震撼。蒋水清说,出于对家乡的思念,爷爷一直期盼着黄河水能早日变清,所以给我取名水清。这几年,黄河的水真的从黄水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清水。

在吴堡古城山脚下的一处黄河滩边,竖立着一面鲜艳的旗子,那是吴堡民间冬泳爱好者每天的固定打卡点。过去不敢到黄河里游泳,水里泥沙含量太大,这几年水质好多了,我们基本每天都来游一会。冬泳爱好者王强说。

近年来,吴堡县全力打造黄河西岸绿色廊道,统筹规划、系统治理,累计投资近1.5亿元,新增造林绿化5万亩,深入推进吴堡由浅绿深绿转变,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吴堡先后绿化44个村庄,道路256公里,国土绿化63万亩,其中,林地31.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8万亩,发展经济林20万亩。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7%,林地林木绿化率49%,城镇绿化率42%

2015年沿黄公路通车后,吴堡县着力建设最美沿黄公路,累计投资近1亿元,栽种油松、侧柏、丁香等乡土苗木,绿化45公里沿黄公路、1.4万亩直观坡面,初步构建了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黄河绿色屏障

黄河西岸的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芦苇茂密,百鸟云集,场景尤为壮观。这里是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滨湿地,当地加大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力度,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成为国家灰鹤、大天鹅、红嘴鸥、大鸨等珍稀鸟特大种群越冬、繁衍生息的天堂

从吴堡出发,黄河水向南奔流400余公里,冲出晋陕大峡谷进入合阳县。40多公里黄河,在这里形成了193平方公里的湿地,占县域面积的13.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走进今天的合阳,人们完全可以重温2000多年前中国先秦时期陕西境内黄河沿线的湿地美景。万亩天然芦苇荡野趣盎然,水生和陆生动植物保护种类2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大鸨、黑鹳、白琵鹭等30余种。天鹅今年也首次规模出现在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数量高达近千只。这里已成为候鸟种群越冬、繁衍生息的天堂

不仅宜川、吴起、吴堡、合阳,去年,黄土高原一跃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陕西全省版图已实现整体变绿,正在由浅绿向深绿迈进。

骄人成绩的背后是陕西作出的巨大努力。近年来,陕西林业系统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流动沙地全部治理、植被盖度达到60.7%等优异成果。全省十年累计营造林8114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刚刚过去的2022年,陕西营造林703.43万亩,占490万亩年度目标任务的143.56%。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上,陕西预计今年将完成营造林超5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3万亩,种草改良24万亩,为建设绿色黄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image.png

兴优势产业,富万千百姓

想要实现长久治理,还需要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

陕西在实行退耕还林的同时,在黄河沿岸积极打造以山地苹果和红枣等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林基地,突破长周期、高投入、低效益的发展瓶颈,打造了生态治理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经济效益提升的典范,让泥沙固定下来,也让周边的群众富起来。

佳县被誉为中国红枣名乡。这个县泥河沟村的老一辈人说,只有听到黄河涛声的枣才是最好的枣。黄河滩地相对肥厚,背风,很少有自然灾害,特有的小气候给枣树创造了一个非常适生的环境。

据了解,去年,佳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82万亩,年产量达5.05亿斤,创历年最高,其中有机红枣基地认证3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红枣种植县。全年红枣实现16亿元销售收入(含酸枣1亿元),成为当地2/3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些枣树不仅是当地村民致富的法宝,更是保持水土的能手。枣树枝叶能拦截雨水,加上各种集水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枣树的根伸展能力强,匍匐根系较多,侧根发达,固持表层土壤的能力非常强。一望无际的枣树林牢牢护住了这一方水土,形成了黄河流域的一条绿色长廊。肥沃、背风的黄河滩地,又产出了最甜的泥河沟红枣,富了当地百姓。

同样,紧邻佳县的吴堡县也在大力发展沿黄种植业。对沿黄9万亩红枣,全部落实榆林市委市政府每亩50元的生态补贴政策。全县先后改造红枣、核桃低产林10万亩,栽植优质花椒5000亩,实现户均年增收1500元,为脱贫户累计发放劳务收入200余万元。

黄河流经陕西的部分地区还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陕西以能耗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地处黄河西岸的韩城作为陕西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和西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韩城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总纲领,聚焦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方向,坚持升级转型、育小招新并举,坚定推动氢能利用等新兴产业集聚成群扩规模,加快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黄土高原是黄河安澜的重要生态屏障,全面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从治理中得到保护,从保护中寻找机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陕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黄河陕西画卷。

来源:陕西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