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草方格到光伏板:中国人的治沙智慧究竟有多神奇?
新华社沈阳6月17日电(记者武江民、于也童)多年来,我国凭借多样化的治沙模式,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这些治沙智慧究竟有多神奇?点开下图一探究竟。来源:新华社
2025-06-18 -
25年青春接力 他们把论文“种”在荒漠里
每年4月到10月的草木生长季都有一群青年像候鸟一样来到毛乌素沙地以大自然为师开展荒漠化防治研究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位于宁夏盐池县沙泉湾30多年前,盐池县草原急剧退化全县沙化土地面积一度达八成以上2000年起北京林业大学每年派师生到这里探寻治疗“地球癌症”的科学方法为我国防沙治沙提供科技支撑经过多年治理盐池已实现“绿进沙退”的荒漠化逆转这涌动的绿意亦是北林师生25年青春接力“
2025-06-18 -
原来是这些植物在替我扛风沙→
今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防风固沙的前线,与“治沙人”并肩作战的不止有梭梭树,还有它们!你认识这些六边形“治沙卫士”吗?今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防风固沙的前线,与“治沙人”并肩作战的不止有梭梭树,还有它们!你认识这些六边形“治沙卫士”吗?今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防风固沙的前线,与“治沙人”并肩作战的不止有梭梭树,还有它们!你认识这些六边形“治沙卫士”吗?今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
2025-06-18 -
麦草、蓝藻、光伏……看“奇招妙法”点沙成绿
在荒漠化防治的实践中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治沙模式从“以路治沙”形成的生态廊道到东部沙地“二六二”打造的生态体系这些治理方案既体现了科学性又兼具实用性如今,治沙“法宝”还在继续丰富不断助力黄沙变绿洲一起去盘点这些治沙方式看它们如何重塑沙地第一式 草格“固沙阵”以麦草为剑、沙地为盘纵横交错布下“草方格”此阵可降风速七成迟滞流沙脚步第二式 机械“织网手”“刷状网绳沙障”由机器编织效
2025-06-18 -
白芨滩新探:林下听鹿鸣 沙海育希望
仲夏时节,在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两边一丛丛柠条、花棒、沙柳、沙拐枣等沙生植物,覆盖在绵延起伏的沙丘上,茂密生长、生机盎然;向保护区腹地行进,高矮不一的林草看不到尽头,通过无人机镜头俯瞰,一条绿色屏障挺立在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仿佛一条横亘沙海的“生命线”。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昔日沙海变绿洲。新华社记者任玮 摄当满眼绿意渐盛,沙漠不见踪影时,顺着林间小路不经
2025-06-18 -
这棵树,为何被誉为“治沙功勋树”
新华社沈阳6月17日电(记者于也童、武江民)在我国治沙史上,樟子松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有一个荣誉称号,“治沙功勋树”。到现在为止,樟子松仍是“三北”工程的重要树种之一。这棵树有何特殊?看图,翻开这份属于樟子松的“树木档案”。来源:新华社
2025-06-18 -
锦绣北疆绿更浓——“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题:锦绣北疆绿更浓——“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新华社记者刘伟、张丽娜、魏婧宇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也是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的攻坚区、防沙治沙的核心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工作,提出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强调“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今年6月17日是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记者深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
2025-06-18 -
西藏类乌齐保护区科考重大发现:四种珍稀猫科动物同域共存
近日,国家林草局中南院科考团队在整理分析2024年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成果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发现,金钱豹、雪豹、猞猁及豹猫四种猫科动物在保护区内形成同域共存现象。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专家分析指出,多种顶级食肉动物在同一栖息地和谐共存,既反映了保护区食物链的完整性,也表明当地生态系统具备支撑多样化食肉动物种群所需的充足猎物资源。科考团队不仅捕捉到多种珍稀猫科动物活动画面
2025-06-18 -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化土地近自然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提升技术项目进展获专家肯定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专项项目“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化土地近自然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提升技术”年度会议暨中期检查准备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担任评估专家组组长。该项目旨在通过理论和技术创新破解京津风沙源区工程建设瓶颈问题,同时,为新时期“三北”工程提供科技支撑。项目由中国林科院生态所承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等
2025-06-18 -
大兴安岭欧浦林场靠前驻防扑火队肩负“双重使命”
春风解冻黑土地,正是春耕农忙时。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十八站林业局欧浦林场靠前驻防专业队的扑火队员们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化身“春耕助手”,助力乡村生产,用实际行动书写生态保护与民生服务协同发展的新篇章。靠前驻防专业队的“双重使命”清晨六点,晨光熹微。十八站林业局欧浦林场老卡靠前驻防专业队的10名扑火队员肩扛铁锹、手持扫帚,轻车熟路地走进鸥浦乡老卡村83岁老人于洪涛的菜园开始忙活起来。“翻地得讲究技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