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在群:用脚步丈量青山
在祖国北方广袤的黑龙江省绥阳林区,有这样一位森林卫士,他用脚步丈量山林,用汗水守护绿色,用忠诚与担当诠释着对林业事业的无限热爱。他就是刚刚荣获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龙江森工绥阳局公司森林防火部部长姚在群。全国劳动模范姚在群 韩智华摄躬身山林,摸透实情成“活地图”绥阳林区总面积51.6万公顷,覆盖东宁市4个镇97个村屯,涉农人口众多,农林混居比重很高,加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施业区内10个
2025-06-20 -
邓兴法:霞光照徂徕
作为一名护林员,他的舞台是脚下2245亩山林,他的工作是每日20公里的巡山护林,他用37年的坚守,换来了脚下山林的安全,谱写出不平凡的护林之歌。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护林员邓兴法。(一)“看,这就是栗疫病!”身穿迷彩服、护林背心的邓兴法举起手中的斧头,一边小心地削掉栗子树患病的树皮,一边示意我们看。邓兴法是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老君堂工队的护林员,今年57岁的他,右手拿着
2025-06-20 -
他把“说不出口的爱”,都给了这片林
他沉默寡言却把半生絮语都献给了山林李东魁辽宁彰武县章古台林场的一名护林员1987年,李东魁退伍后扎根在这片从沙地长出来的林子一守就是38年李东魁所在的站点无水无电他每天巡护13个小时啃干粮、饮凉水无聊时就唱军歌驱散孤寂他说:“我是退伍军人,还是党员,林子总得有人守。”在一代又一代治沙者的努力下彰武县境内6座万亩流动沙丘得到固定沙化土地面积占比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96%降至36.56%扬沙天气由1
2025-06-20 -
广东高水准推进绿美保护地建设
中华穿山甲、黑脸琵鹭、紫纹兜兰、中华桫椤……珍稀物种在哪里?大多数栖息在自然保护地里。广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1361个自然保护地。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有效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呈扩大态势。深化建设绿美保护地广东是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1956年鼎湖山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长期以
2025-06-20 -
广东举办自然教育进校园活动
6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教育课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三华学校生动上演。广东省林业事务中心、广东国家公园筹建工作办公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驻龙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携手三华学校,共同举办了“驻镇帮扶促振兴,自然教育润童心”自然教育进校园主题活动,为乡村学子打开了一扇亲近自然、认识生态的奇妙窗口。活动先是聚焦鸟类科普世界,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化身自然引路人,通过图片展示和妙趣横生的比喻,带领孩子
2025-06-20 -
吉林:多措并举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六月的科尔沁沙地北缘,春风携绿意掠过广袤大地。在大安市两家子镇的植树现场,干部群众正挥锹培土,为409.3公里的生态廊道筑起绿色防线。“我们采取抗旱坐水造林、容器苗栽培等八项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白城市荒漠化土地治理中心主任纪凤奎介绍。这是吉林省纵深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的生动缩影,更是千万吉林人民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铿锵足音。2023年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专班推
2025-06-20 -
安徽开展七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安徽省林业局、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近日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推深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在15个县(市、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为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包括集体林地延包、收益权量化到户、林权管理(林事)服务平台、林票、优化林木采伐服务等7项试点内容。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安徽着力建立健全集体林地延包的制度机制和工作流程,推动林农和村集体公平合理地分享
2025-06-20 -
云南与亚太森林组织合作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APFNet,简称亚太森林组织),是2008年由中国政府倡导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目前有31个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成员。亚太森林组织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与云南的合作,支持云南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富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优势,引领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2020年1月,亚太森林组织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南林业大学就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主动服务和融入高
2025-06-20 -
风沙刮不走的足迹——彰武“逐绿”记
科尔沁沙地南缘,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一排排樟子松挺立在曾经的流动沙丘上,针叶在风中簌簌作响。这是中国最早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70余年前,新中国第一支治沙科研团队从这里出发,不仅锁住了科尔沁沙地南侵的脚步,更开启了中国科学治沙的传奇征程。70余年间,一代代治沙人扎根沙海荒山,让这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留下了风沙刮不走的奋斗足迹。新中国科学治沙的第一块试验田一年365天,
2025-06-20 -
青藏高原荒漠化治理助力三江源保护
新华社西宁6月18日电 题:绿锁沙喉:青藏高原荒漠化治理助力三江源保护新华社记者李琳海36岁的何克林老家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近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和同伴正在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拉干村的一个治沙点进行苗木种植。用高压水钻打好眼后,他们将青杨、乌柳等苗木种在草方格沙障中,同时撒播柠条、沙蒿等种子。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荒漠化对全球生态安全、消除贫穷、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