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安吉主动参与杭州亚运会碳中和行动,无偿向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捐赠共计21046.4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竹林碳汇
记者近日获悉,湖州市安吉县主动参与杭州亚运会碳中和行动,无偿向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捐赠共计21046.4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普惠,均为竹林碳汇。 据悉,“碳中和”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关键词之一。自成功申办以来,杭州亚组委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残运会,其中“绿色”被摆在首位,是指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办赛各方面。
2023-08-02 -
“深圳国际低碳城碳管理导则”项目咨询专家组成立 探索碳管理新模式
7月28日下午,“双碳”时代碳管理模式探索研讨会暨国际低碳城碳管理导则首次专家工作坊举行。来自全国的能源、低碳经济、城市规划、低碳认证、绿色金融等领域知名专家齐聚龙岗,成立“深圳国际低碳城碳管理导则”项目咨询专家组,共探深圳国际低碳城如何用碳管理促进片区发展。 此次研讨会由龙岗区重点区域署主办,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提供一个兼具开放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研讨平台,为龙岗
2023-08-02 -
实现“双碳”目标 能源结构调整是根本
7月27日,《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在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能量的消耗,这是一个刚性关系。”因此,在他看来,双控一定要科学,这也是为何我国逐渐从能耗双控过渡到碳排放双控的目的。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2023-08-02 -
提升“绿色浓度”,江苏低碳产业建“圈”强“链”
当前,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全省企业正围绕绿色低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型服务的供给,积极参与新的合作模式与新的交易类型,并重点攻克碳捕捉、碳封存和碳利用等领域的前沿性、关键性绿色低碳技术,有力推动江苏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进而提升绿色低碳产业能级。 从节能和提高能效
2023-08-01 -
中央提出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用好这一金融至为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将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不仅需要治理能力和体系的升级,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2023-08-01 -
《岳阳县碳达峰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7月27日,岳阳市发改委组织召开县市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评审会邀请中国能建湖南院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湖南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湖南省联创低碳经济发展中心、湘潭大学等权威单位机构5位专家现场指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听取汇报,审阅文本,质询讨论,最终形成意见,原则同意《岳阳县碳达峰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评审专家组对方案深度和质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方案主要目标明确,达峰路径设计合理,紧
2023-08-01 -
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上市公司应发挥示范作用
7月28日,由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正式开幕。论坛现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发表主题演讲。 他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8-01 -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一行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调研座谈
2023年6月28日上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一行到国家气候战略中心进行调研,就全球及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新任务交流座谈。事务办常务副主任、生态环境部国际司副司长杨小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徐华清、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冬、总经济师张昕出席座谈,中心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有关同志参加。 座谈会上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全球排放形势与低排放发展战略及加快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进展、全球气候谈判及履约
2023-08-01 -
《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人为源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收支科学数据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近日正式出炉,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去1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增长约千分之六的速度持续升高,即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趋势仍未显著降低。 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
2023-08-01 -
到2050年我国土壤固碳潜力超400亿吨,土壤碳汇试水黑土地
5月以来,在丹江口市蒿坪镇卢嘴村黄莺贡米稻田中进行的一场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产生碳汇的试验项目,再次把土壤碳汇从学术探讨拉回实操探索阶段。土壤碳汇,简单而言就是获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直接转化或植物光合作用间接吸收的方式将其固定在土壤中的过程。据研究,当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有大约30%被陆地所吸收,而吸收的主要方式为森林、湿地和土壤。虽然当前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有机碳封存潜力每年为3.8亿~7
2023-08-01